浙江日报海盐2月28日电 海盐于城镇八字村张家组的徐雪良这两天一筹莫展。刚刚过去的一场春雪,压垮了他1/3的竹制塑料大棚,2.8亩葡萄苗毁于一旦。由于没有购买农业保险,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
“我也想买保险,但保险公司没有设葡萄险。”徐雪良说。
记者在海盐走访时发现,自2007年海盐成为全省第二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县以来,当地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的险种逐渐扩大到水稻、钢架大棚、生猪、鸡、鸭、油菜、大麦、小麦、能繁母猪等9个品种。而随着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户对经济作物的抗风险需求也日渐迫切,政策性农业保险亟需扩面。
望着绿油油的麦苗田,沈荡镇的粮油栽培专员李新根信心倍增。今年,他种了8亩小麦,由于购买了小麦农业保险,他一点也不担心老天爷“不照顾”。李新根介绍,他的小麦保险金额为每亩地300元,基础费率为7.5%。中央、省、县三级财政给予93%的保费补贴,参保农户承担7%。而在海盐,所有乡镇或村财政都把由参保农户承担的这个“7%”主动承担了,农民不用出一分钱,就可以为自家的粮食入保险。
“海盐县今年入保险的大、小麦接近21万亩,涉及农户5万多户,全部是由政府买单。”中国人保财险海盐支公司的汪栋介绍说,大麦、水稻以及油菜的保险费用,也都由三级政府承担。
而在秦山街道丰山村,丰山湾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钱爱军,就没那么幸运。
2010年,钱爱军从周边以每亩700元的租金,流转了200亩土地种植精品水果。次年,他选择了风险最大的50亩钢架大棚投了保,总保费15120元,自己承担3024元。
“去年8月,台风‘海葵’来袭,113个钢架大棚刮坏40个,棚里西瓜全毁了。”钱爱军算了算,每亩钢架大棚的成本约1万元,但最高额只能投保6000元。“损毁的大棚一共赔付了12万元,基本能保本。但棚内西瓜全烂在田里,每亩至少损失1.5万元。”钱爱军说,棚内西瓜没有对应险种,他只能购买附加在“大棚险”之下的“棚内蔬菜”险种,遭灾后一律按每亩600元赔付。“30多亩西瓜最后只有2万元赔偿。”
简易房里,钱爱军正和工人一起包装刚采摘下来的草莓。“上月冷空气,冻掉了40亩草莓花。”钱爱军说,初春最害怕作物冻害,却没有相应险种,这打击了他种植经济附加值较高作物的积极性。
“政策性农业保险目前以保大灾、保大户、保主要品种为主。”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春峰说,他公司下辖合作社的2万余亩露天蔬菜,也一直无法购买农业保险。“遇到天灾或者市场供应过剩,菜农很可能血本无归。如果开发一些基本的蔬菜险种,那菜价会更平稳。”
为鼓励发展经济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业,今年初,海盐根据当地种植情况正积极开发新险种。据悉,徐雪良所期待的葡萄保险,嘉兴市农险协调办已经向省农险协调办提交了申报。但西瓜等险种目前还不具备开发能力。
- 嘉兴:政策性农业保险成农民坚实“避风港”
- 台风过后开始理赔大量农户未投保 农业保险为何遥远
- 一场台风让天台葡萄很受伤 种植户盼特色农业保险
- 浙江开展特色农业保险品种试点保农民增收
- 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自缴部分下调 涉及三个险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