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嘉兴新塍镇新洛西路桥边的“蟹叉三”小馄饨店门前就会排起三四十人的长队,店里能容纳客人坐的四张小桌子每五分钟就翻一次台……尽管连招牌都没有,它却堪称嘉兴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馄饨店——据说,“蟹叉三”馄饨店很牛,每天只卖300碗馄饨,卖完关门;据说,老板还曾以“名气太大”为由,“轰”记者出门;据说,没有店招,新塍镇却无人不晓……
传说虽然难以一一考证,但是很多人钟情于新塍小吃,倒确实是从“蟹叉三”小馄饨开始的。小店面积不足30平方米,包馄饨、烧煮都在店堂里完成。老板和伙计都是上年纪的人,墙上挂着新塍首届美食节颁发的“新塍特色美食”的牌匾。
慕名而来的外地食客总是很疑惑:为什么馄饨冠以“蟹叉三”这么古怪的名字?难道馄饨馅里有蟹肉?其实,“蟹叉三”是新塍土话“鲜得很”的意思。知道“蟹叉三”的人都说它是老店,到底有多老?无从考证。听长辈讲,店主姓陈,原籍江西丰城,清末挑着馄饨担流徙嘉湖,70多年前,日本人来时,从乌镇逃到新塍继续开馄饨店。
能做出这地道美味的,是几双粗糙大手,“蟹叉三”馄饨传到店主陈法观这里已有三代。陈法观说,馄饨皮都是手工擀制的,保证皮子的韧性;肉馅也是自己剁出来的,用上好的新塍土猪精肉做馅,口感才好。说着,他还从里间拿出两把祖传大铁刀:“肉馅全靠它们,要剁上两三个小时,机器做的馅哪能比?”
每天凌晨3点半,陈法观就起床开始熬汤,先用高压锅把上好的骨头煨烂了,去掉骨头后,把浓汤倒进另一只锅里稀释后用小火煨。一锅肉骨头汤,就这么一直在店堂里炖着。原料准备好了就开门,馄饨店只开一个上午,馄饨煮完了就收工。平常大概是9点半左右关门,周末多做点馄饨皮,到上午10点左右关门。
热气腾腾的青花瓷碗中,除了盐、味精和葱花,还会加上切得细细的蛋皮以及辣油。辣油是祖传工艺熬制的,肉骨头汤头加红辣油调味,一个个馄饨皮薄如纸,晶莹剔透。在嘉兴的美食论坛上搜索“蟹叉三”馄饨,食客们会推荐:即使不吃辣,也千万不要错过“蟹叉三”的辣油。
- 一只馄饨引发的纠纷 标的虽小双方火气却很大
- 温州五马街副食品商场改造 “五味和”将卖馄饨鱼丸
- 买馄饨丢的卡宴找到了 嫌疑人曾4次用同一手法盗车
- 最杯具车主:下车买碗馄饨 一回头卡宴没了
- 端午小长假雨水相伴 今天夏至记得吃馄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