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白色污染”的元凶、被“打入冷宫”14年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可能马上就会“重出江湖”。
日前,国家发改委调整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内容,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淘汰产品目录中删除,此举透露着“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仍有合理存在的可能性。
其实,发泡餐具在杭州一直没有绝迹。业内人士估算,目前杭州地区一次性发泡餐具的日耗量在70万-80万只,购买者主要是一些私营小商贩,那么,“一次性发泡餐具”一旦“解禁”,会导致餐饮店的大量使用吗?使用是否会有害健康?要如何辨别质量好坏?
事件回顾:
发改委解禁“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了调整,其中在淘汰产品目录中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删除。“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也就是我们说的泡沫餐具,经常在餐饮店、小吃摊用于食物打包。
“这个删除的举动可以理解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还是有合理存在的可能性,但并不是说鼓励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业内人士表示。而在此前,发改委曾在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的解读中提到“最初出台禁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使用的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淘汰类调整至允许类”。
在2000年底前淘汰,在2001年,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知》,要求所有生产企业(包括中国内地投资、外商投资和中国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杭州现状:
烧烤店、网店仍有“发泡餐具”
从2001年就已经停止生产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下简称发泡餐具)显然并未退出市场。
在杭州市中心几家烧烤店里,仍能看到服务员用发泡餐具为客人打包,而一过晚上10点,不少驻扎在十字街口的“街边烧烤”,使用的也都是发泡餐具,这些餐具往往用来盛放刚出锅的炒粉干、炒饭,或者是各式烤串,并不需要另加费用。
“我估计,杭州每天约有70万-80万只一次性发泡餐具在市面上流通。”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董金狮说,杭州地区旅游市场广,流动人口多,为了方便、节约成本,小商贩成了一次性发泡餐具的主要使用者。
此外,在大型购物网站上搜索“泡沫餐盒”,会有40余个商家在销售这类一次性发泡餐具,花50元可以买到500个左右这样的餐盒,平均1毛钱一个餐盒。从口碑较好的店家销售数据上看,光是三月份,该店就已经卖出4000多个这样的餐盒。
在阿里巴巴网站上搜索关键词“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显示有12家位于杭州的企业信息。
酒店、餐饮店早已停用“发泡餐具”
不少杭州的酒店、饭店很早就停止使用发泡餐具,改用纸质餐具或者塑料餐具,宝善村餐饮机构的胡总表示,近年来,杭州市区正规餐饮店里几乎没有再出现一次性发泡餐具。“我们餐厅供客人打包使用的餐盒是纸质餐盒,且不收取额外费用。”胡总说。
目前,杭州各大餐饮店几乎全部使用纸质餐具或者PVC塑料餐具,但由于不同材质的打包盒成本不一,不少餐厅会向客人收取1元左右的“打包费”。
据了解,塑料打包盒的成本最高,平均每个进价在0.5元至1元,其次为纸质打包餐具,平均每个进价在0.2元左右,发泡餐具的成本最低。
市面上最便宜的发泡餐具的成本价在每个5分钱左右,但质量堪忧,因为不法商家会将大量垃圾塑料掺入废弃塑料中,用这样的原料来制作一次性发泡餐具。“还有的一次性发泡餐具是用较好的塑料制成,成本大约在每个8分钱。”业内人士表示。
追问:
“白色污染”是否会卷土重来?
多年来,一次性发泡餐具一直被认为是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之一,如今一声“解禁”令,让人不禁猜测,如果能重新使用发泡餐具,餐饮店会这么做吗?“白色污染”会卷土重来吗?
“收取打包费是餐厅出于成本核算的考量,这几年餐饮店的租金、人力成本、食材进价一直在涨。”杭州酒家总经理胡忠英说。据悉,尽管食材进价越来越高,但餐饮店都会迫于竞争压力把菜肴价格尽量压低,这样一个“缺口”,使得其无法再在打包盒上让步。
“对大型的、知名餐饮店来讲可能性不大,食客们已经习惯了自费使用质量更可靠的塑料打包盒,这个概念已经比较牢固,饭店没有必要重新用回发泡餐具。”业内人士分析,“但某些小饭馆可能会为了节约成本大批使用。”
据悉,在“解禁令”颁布之前,有关部门会对杭州违规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的餐饮机构进行处罚,但“解禁”后是否会有新的举措,目前仍未可知。
解惑:
1.发泡餐具是否对人体有害?
a.废弃原材料导致发泡餐具“有毒”
原本有问题的一次性发泡餐具已经成为“安全产品”了吗?
国际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表示,导致一次性发泡餐具“有毒”的最关键原因是,一次性发泡餐具的原材料问题和消费者的不科学使用。
从原材料上看,大多数一次性发泡餐具是用废弃塑料制成,其中垃圾料占了大多数。“浙江市场上流通的大多数一次性发泡餐具都是用废料制成。”董金狮说。
b.发泡餐具最怕油和高温,使用不当或将对身体有害
发泡餐具到底是否对人体有害?业内一直未有标准定论。但在2001年,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知》中提到过“(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高温下使用不当,易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发泡餐具中的化学成分,在一般情况下是稳定的高分子结构,但有两个条件可以改变这种状态,一个是油,另一个是高温,”浙江大学化学系沈教授说,“对于造成改变后的元素会否危害身体健康,目前业内有不同意见,但就健康角度来讲,还是建议尽量不要使用。”
“发泡餐盒盛放常温的食品,比如超市冷冻品等,一般没有太大问题。”董金狮说,这种发泡餐盒只有在60℃至70℃以上的高温下,才会释放出有害人体的物质。
2.是否存在可降解发泡餐具?
在杭州市场上,常常能看到许多一次性发泡餐具标注着“可降解”字样,在网络上销售的产品中,许多商家也标明了“环保餐具、可降解”,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地,有一些生产商会在一次性发泡餐具的外包装上标上‘可降解’的字样,这其实是掩人耳目的做法。”董金狮说,市面上从来没有可降解发泡餐具和非可降解发泡餐具之分,所有的一次性发泡餐具都不可降解。
3.怎样简单辨别合格的一次性餐具?
除了要注意一次性发泡餐具的适用情况,消费者还要注意,非发泡餐具也并不都是合格品。消费者要如何鉴定餐饮店提供的打包盒是否合格品呢?
1、塑料餐盒必须是透明的。
2、塑料餐盒上必须有QS标志,确保餐盒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消费者可以轻微地拉动餐盒边沿,观察餐盒边能不能回弹,能回弹的餐盒说明其质量较好,不能回弹的餐盒很可能是废料制成。
延伸:
德国:谁生产、销售,谁负责回收
德国推行“污染者负担”的管理办法,要求一次性发泡餐具的生产商和零售商共同回收使用过的废弃餐具,利用再生产技术加工。这个方法既减轻了一次性发泡餐具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改变了完全由政府承担包装废物的旧观念。
1992年,由包装原料、材料、消费品制造商和贸易商等400多家公司筹组成立德国废弃物及回收体系(绿点),建立分离收集系统及收取塑料包装“绿点”费,用于补贴回收成本。
美国:回收率标准化
美国已有若干州开始针对“食品使用泡沫塑料容器”立法。1995年,加州将原来制定的泡沫塑料食品容器禁令,修改为回收利用办法,并要求该地区泡沫塑料容器的回收率需达到25%。
韩国:向生产、销售企业征重税
2002年起,韩国对不易回收的产品、材料、包装容器的生产者、进口商进行征税,并要求这些企业对产品进行强制回收。征税商品就包括了PS泡沫塑料速食面碗、农用托盘、海产品、家畜用品及快餐盒等。(每日商报)
- 这两天空气质量变好 但首要污染物从PM2.5变为PM10
- 杨卫:把污染物变成宝 浙大科技减霾课题进入实战
- 绍兴现"黄河" 调查:是清淤搅起的泥沙而非工业污染
- 过个周末就变样了 姜山镇星桥河成了“黄绸带”
- 居民家中自来水出异味 杭州水务集团称水质指标都达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