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8日讯 当27岁的姐姐小慧因肝衰竭处于生死边缘时,25岁的妹妹小姣在找工作的关键时刻,毅然放弃实习岗位,选择割肝救姐,如此的姐妹情深,让做了上千例肝移植的浙大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非常感动,他和李兰娟院士携手将小姣的姐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昨天,记者在浙大一院肝移植中心病房见到了25岁的小姣。前天下午,她转入普通病房后,一直牵挂着在重症监护室的姐姐,虽然家里有很多困难,但小姣并不想向社会求助,姐姐救回来就够了。她最大的希望是,社会上能有更多人选择在身后捐献器官,帮助那些陷入绝境的家庭。
姐姐结婚刚一个月,突患肝衰竭
3月初,在安徽某医学院读书的小姣被学校安排在当地一家医院实习,只要3月底报名参加一个执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后,拿到实习小结,就能开始到医院找工作了。但这条本应顺理成章的学医之路,却被姐姐小慧的突患重病给打断了。
去年12月底,姐姐小慧刚刚领了结婚证。而仅仅过了1个月,小慧就感到身体很累。一个多月前,到医院诊断,结果被查出肝衰竭。
小慧在8年前被确诊为乙肝患者,因为没有不适的症状,也没有特别治疗,没想到会演变成如此严重的结果。
小姣还记得自己从实习医院赶到杭州,母亲拉着她的手哭泣的情景:“你姐姐从小就命苦,没想到长大了命还这么苦,能不能不动手术啊?别让这孩子这么苦了。”
妈妈的话,让小姣想起了小时候姐妹俩的生活,从小两人的性格就一静一动,每天姐姐帮着妈妈做家务,妹妹小姣忙着玩,她就像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被姐姐和妈妈宠着。
但如今,因为肝衰竭,姐姐小慧意识已经不清了,大多数时间都昏迷在床上。
为了救姐姐,妹妹毅然决定割肝
为了救小慧,多方打听后,家人将小慧送到了浙大一院,找到了人工肝的发明者李兰娟院士,听了这个母亲的心愿后,李院士对小慧进行全面的检查,但结果很遗憾。
“她来得太晚了,是慢加急性肝衰竭,如果早点来,还可以通过人工肝的手段挽救回来,现在这样的情况,只能依靠人工肝延长生命,等待合适的肝源。”李兰娟院士说,像小慧这样的情况,如果没有人工肝,很有可能马上就去世了。
合适的肝源短时间内找不到,小姣提出用自己的肝。
“找合适的肝源太难了,同病房里的另外两个病友就是例子。”小姣说,在陪伴姐姐的过程中,一名隔壁的小姑娘和姐姐差不多大,她的父母得知病情后,马上放弃治疗了。另一名59岁的病友,因为等不到合适的肝源,也没有人愿意为他割肝,最终也去世了。
两个女儿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坚决不同意,自己先去配型了,但是没有一人配上,小慧的病情已经不能等了,看到她时不时呕血,小姣再次要求配型,结果终于配上了。
手术后半年肝脏即可恢复85%
3月23日下午2点多,小姣在病床边握了握昏迷中姐姐的手后,转身换了病服,走进手术室。
手术很成功,在外地开会的郑树森院士特意赶回来,给小姣姐妹俩主刀。小姣记得在手术前,郑院士特意嘱咐别的医生,在缝合的时候一定要缝得漂亮点,因为她还是个小姑娘。
昨天,小姣已经能坐起来了。“这对姐妹花让我们非常感动,我国是肝炎大国,其中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肝衰竭,需要肝移植,但目前因为理念等问题,在身后捐献器官的人不是很多,肝源就特别珍贵,在器官短缺的情况下,亲属间的活体肝移植显得弥足珍贵,在关键时刻可以救急。”郑树森院士说,浙大一院肝移植中心大约15%的移植是亲属间的活体肝移植,这种方式帮助了许多绝望的家庭重获新生。
据了解,小姣把大约59%的肝脏给了姐姐,不过肝脏的再生能力很强,半年后就能恢复到原来的85%,只要注意休养,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虽然我错过了考试,也错过了找工作的好时机,但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姐姐只有一个,工作以后总会有的。”小姣笑着说。
- 新婚姐姐慢性乙肝致肝衰竭 25岁妹妹捐出59%的肝脏
- 放弃找工作时机 女大学生割肝救姐感动浙江两院士
- 浙医一院推广活体肝移植 成功开展第174例手术
- 温州“移植人”肝移植7年后 完全停用抗排异药
- 浙一活体肝移植手术向澳洲实时转播 哥哥捐肝救弟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