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4月12日讯治堵,无疑是当下杭州市民最关注的民生大事之一。从3月7日全市启动交通违法集中整治行动至今,杭州治堵已满一月。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且不说其他,市民对城市治堵关注度之高,已经成为与以往整治行动最大的不同:从整治“中国式过马路”到交警视频抓违大会战,杭州市民都能说出个把故事。
回头看,这些措施对缓解城市拥堵起到了多大作用?杭州究竟该如何治堵?今后还有哪些治堵妙计?带着读者关心的话题,记者对话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副局长阎浩、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罗斌和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
严管,成效究竟如何
现场直问:今天上午11时,杭州环城西路与白沙路交叉口,过斑马线的行人浩浩荡荡,绿灯走、红灯停。文明交通劝导员小沈说,道路交通秩序整治行动已开展一个月了,相比过去,“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少了,但不太明显。整治究竟能取得多大效果,小沈说他心里也没底。
阎浩:堵和乱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城市道路往往因堵生乱,又因乱致堵,成为一个“死结”。如果说这一个月来,杭州治堵与过去单纯整治有所不同的话,那就是紧紧地把治堵和治乱这两项工作结合在一起。
比如,处罚行人“中国式过马路”,如果在过去,也许就是劝阻或罚款了事;但现在,交警部门会考虑:是不是红绿灯设置上需要进一步改进,让行人有充足的时间穿过路口。
面对数量庞大的交通违法群体,交警部门正在采取“宣、改、管、治”四头并进的方式,来改掉一些人的出行陋习,即借助媒体和社会力量不遗余力地宣传文明出行理念和市民守法意识;着重改进不合理的交通设施,科学规范路权;对违法行为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处罚一起,而最终放眼长效治理。据统计,3月7日至4月10日,杭州老城区查处涉及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达7241起。我们希望通过严管和治堵相结合,使全社会形成文明出行的氛围。
至于严管一个月来的成效如何,我们先不急着下定论。我得到的信息是:大多数市民支持公安交警部门向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全面“宣战”。
范柏乃:治乱和治堵一样,不可能一蹴而就。形成现代文明的出行理念和规范,需要给执法部门和每个公民留一点时间。
相比整治,最迫切的是培养全社会的法治精神。整治中,一些行人阻挠交警执法的案例被屡屡曝光,这都是法治精神缺失的表现。
治乱,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贡献力量。建议建立交通不文明行为的奖惩和监督机制,充分利用网络社交平台,鼓励网友把违法者的违法行为照片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举报,交警查实后给予举报者奖励,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困惑,为何还这么堵
现场直问:文二路、保俶路、环城北路……这是家住城西的黄女士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今天她@浙江日报说:“治堵年年喊,为什么感觉还是这么堵?”
阎浩:杭州道路拥堵,说透了,就是以环城北路、环城东路、解放路、环城西路合围在一起,大约10平方公里的这块核心区域最为拥堵。
面积就这么大,马路也成了“稀缺资源”,而且要面临环城北路下穿隧道、地铁2号线等大工程的考验。这些工程遍布整个核心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道路资源骤减。我们计算过,在主城区主干道按照车道分的话,有将近80条车道,而这些工程开工后将减少到40多条,可通行道路资源大幅减少。你想这1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怎么会不堵?
另外,现在杭州呈现“向心”交通,全省非常重要的三甲医院都集中在几个区域,浙一、浙二、省中医、省妇保、省儿保,这些医院周边道路已经达到交通饱和状态。
还有机动车保有量翻倍增长,也是影响交通的重要因素。截至今年3月,杭州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00万辆,而主城区常住人口是230万人,几乎3个人不到就有一辆车。按照比例,在全国是排第一位的。这么一个情况下,缓解交通拥堵迫在眉睫。
治堵,还有哪些高招
现场直问:“我觉得,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原有的治堵方法也应该更新换代,贴近现实才有效。”有车一族何先生最关心的是,杭州治堵还会有哪些新举措?
阎浩:今年,除继续深化推进已确定的缓解交通拥堵25条措施外,加快推进“交通微循环”是改善杭州交通的另一条途径。
“交通微循环”是个区域概念,而不仅仅是一两条道路的单行,它需要通过规划、建设以及交管工作共同配合,才能形成交通的良性循环。
比如城西的高技路,由于受路口的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省级医院、中小学校及老住宅小区影响,路上的违法停车及通行问题日益突出,时常造成道路拥堵。交警部门对其实施全时段机动车单向通行,大大减少了交通冲突点,从试行后的情况看,道路通行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接下来,交警部门还将对长庆区域、朝晖区域和采荷区域做一些微循环的调整,解决城市支小路“毛细血管”阻塞问题。
对于治乱,需要交警、交通、城建、城管、文明办和宣传部门继续综合施策,而不是交警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另一方面,道路是由人、车、路三要素组成,所以接下去的整治依旧是集合了人、车、路全方位的考虑,综合在一块,作为一个交通体系进行综合整治。实践证明,这样的整治才能起到真正效果。
罗斌:谈治堵,关键是对症下药。杭州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不同。我们曾做过调查,在杭州主城区内出行,距离主要集中在4至5公里左右,时间大约半小时至40分钟。这样的出行时间和距离,最适合的出行方式是自行车、公交车甚至是步行。因此,杭州在发展公共交通上要“推一把”:加大投入,尽快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快公共交通网络建设,让更多的市民愿意选择公交车出行。而对私家车不合理的出行需求要适当“按一按”,这需要通过价格杠杆,如提高停车费用来调节。
范柏乃:治堵需要各方统筹形成合力,比如,在交通违法行为查处中,也应考虑如何让道路设计更合理,如何提高立体交通和硬件设施建设效率,尽量减少占用道路资源等。治堵不能忽视公众的力量,要听民意、集民智,多把治堵方案放到听证会上接受市民讨论,这样既可提升公众参与度,也是宣传治堵的有效途径。
- 嘉兴重拳整治货车“野蛮行为” 交警设执勤点750个
- 打通断头路 完善地铁接驳 下沙也要开始治堵了
- 温岭:“治堵风暴”后非机动车闯红灯也要罚款了
- 上德立交西下匝道封闭 记者实地寻找绕堵诀窍
- 杭州今年计划开工整治30条河道 推广生态治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