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仗:“蓝棚”行动,干群同声
因为商贸的飞速发展,义乌寸土寸金,搭个棚子都能赚钱,小作坊随处可见。“有个别村庄,几乎被蓝色的钢瓦棚重重包围。”朱国清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
和“三合一”企业一样,一个个临时违法搭建的“蓝棚”像一颗颗“毒瘤”,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理应切除。
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从2008年7月开始,有关部门对义乌范围内所有用于生产、经营、仓储、住宿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都一一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要求业主限期拆除。限期内未予拆除的,由执法部门强制拆除。
兵贵神速。仅3个月左右,“蓝棚”行动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5万平方米,改造合用场所1万多家。
但是,在拆棚行动之初,存在着不同的杂音,也遭遇一些阻力——人们担心,拆除了大量的“三无”企业,是否会影响小商品城的商贸活动,影响外来投资者的信心。
“排除干扰,必须切断非法利益!”当年义乌那一届党委政府掷地有声的话语,打消了人们的顾虑。
然后,通过大量的舆论宣传和细致工作,赢得绝大多数市民的支持,渐渐形成一致的声音,拆违工作也从开头的“强拆”最终变成“自拆”行为,为义乌小商品城从低、小、散,向规范化、现代化、上档次转型升级。
第三仗:安全“用电”,科学整改
像其他城市一样,用电线路陈旧、老化,而且超负荷使用,成为义乌安全生产的突出隐患,好多火灾也是由线路问题直接引发的。
也是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义乌着手整改整座城市(包括乡村)的用电线路,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
为此,义乌专门由财政拨出专款85万元,从社会上临时聘用200多名专业电工,开展用电安全专项整治。通过整治,全市生产单位所有电器线路都套上了阻燃管,所有机器设备都配备了一机一保漏电保护装置,并配上接零接地装置,所有规模以上企业都配备了电工。
对中小旅馆、网吧等公众聚集场所的重点区域,义乌公安、文化部门还专门抽调部分电工,进行重点整治。
同时,义乌还成立了全省首家电工协会,在13个镇、街道设立13家分会,用行业自律来管理约束全体会员。
供电部门专门开通了95958服务热线,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由协会会员就近提供24小时全方位的服务,保证随叫随到。
一直到去年底,这项持续4年,被喻为“纯民心”的“清肠”工程,落下帷幕,义乌范围内的所有老旧线路得到彻底更换、更新,给义乌的安全筑了一道厚实的安全墙。
集中拆、换的同时,义乌还注重科学整改,针对民房、村居出租房合用场所,义乌专门抽调相关人员组成了技术指导小组,对全市合用场所进行分类,共梳理出厂房、仓库、民房、出租房等存在合用现象的八类合用场所,并在此基础上专门制定了《义乌市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技术要求》,采取垂直分离和水平分离的方法,对合用场所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通过技术改造,既消除了消防安全隐患,又有效解决了员工居住安全问题,也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