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浪闻莺孙小明摄
在国务院刚刚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西湖十景赫然在列——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有读者纳闷了,保俶塔、灵隐寺石塔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遗迹,该怎么保护就怎么保护。可像苏堤春晓、双峰插云、柳浪闻莺,这些风景看得见却摸不着,这个国宝级的风景该怎么保护啊?
文化景观还是首次进“国保”
如果说三潭印月、断桥残雪、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尚能让人联想到三个标志的小塔、断桥、净慈寺和铜钟这样的实体,可“西湖十景”中还有几个是虚实结合的。比方说,一提到双峰插云,我们就会想到从西湖西望,南高峰、北高峰在云雾中缭绕的景致。一说起柳浪闻莺,脑海里就会浮现,西湖边柳枝随风摆动,树丛中莺啼婉转的景象……
文化景观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这还是头一回。记者从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了解到,除了西湖十景,还有别的文化景观入选为国宝级文物名单,比如云南红河的哈尼梯田、海南儋州的洋浦盐田、云南普洱的景迈古茶园等,它们也是属于“文化景观”。
事实上,对于实体文物,保护相对简单,因为有明确的保护方案可循。而文化景观和一般的实体文物相比,如何保护,还是一个空白领域。
空间、意境都需要保护
西湖十景该怎么保护?对此,专家和学者有不同说法。
西湖学研究会专家陈文锦觉得,“西湖十景并不是完全虚拟的景观。”十个景观中,有物质的遗产,也有非物质的遗产。比方说,柳浪闻莺中御碑亭和御碑,就是实体,是需要保护的对象;而杨柳,也是一个保护的对象,不过,它保护的并不是某一棵杨柳,而是保护杨柳这个景观,至少在柳浪闻莺不能出现破坏这个景观的障碍物。“要把柳浪闻莺的空间和意境保护起来。”
“西湖十景带有多种感官体验。”原《西湖志》办公室资深编辑洪尚之说,有视觉、触觉,甚至还有味觉。“西湖的文化景观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个三维的,既要保护景观,也要保护景观存在的空间,还要充分发掘和这些景观相关的历史内涵。”
“我觉得文化景观的保护,需要人人参与。”文史学家丁云川则说,西湖十景,还有碑、有廊、有亭,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了,保护的规格那是肯定要大大提高的。“一碑一亭都不能随便乱动。”
西湖文化景观保护规划正在编制
对于文化景观的保护,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吴志强说,目前并没有相应的范本可以参照。“不过,从单一的文物保护转化到文化遗产、文化景观的保护中来,这是一个必然的社会趋势。”吴志强说,这是文物保护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文物法》在修改时亟须破解的问题。
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文物处处长卓军表示,景区正在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洽谈中,将编制《西湖文化景观本体要素保护规划》,这份《保护规划》将对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点上,《保护规划》在通过国家文物局的同意后,将成为西湖十景及其他文化景观保护的纲领性文件。
- “云和银矿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绍兴新增15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文物保护任重道远
- 保俶塔西湖十景灵隐寺石塔和经幢 杭州添14处"国保"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浙江99处跻身国保
- 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种植园成为省级文保单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