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4日讯 “不一样的方言,同样的心愿。一起播种,共享丰收……”清晨,嘉善魏中村魏中小学校园内,歌声阵阵,随风入耳。
这是一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700多名新居民孩子在这里快乐成长。“这首村歌我们都爱唱。”六年级的张照乐来自安徽,一脸稚气,歌声清亮。
“我们的村歌,新老居民都爱唱,是因为歌里头写的就是他们的生活。”魏中村党委书记俞金珠说,由于村子边上就是嘉善经济开发区,近年来涌入了大量新居民。“村里常住人口5431人,新居民却有4.5万人之多。”俞金珠说,顶峰时,村里新老居民人口比例曾达1比10。
特殊的村情,造就了别样的村歌。为活跃农村文化,嘉善县鼓励各村创作村歌。接到任务后,俞金珠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村歌得由新老居民一起谱写。
说干就干。由魏塘街道文化站站长戴艳丽牵头,发动10多位新老居民投身村歌创作。
一周之后,大家交出作品。为博采众长,戴艳丽召集创作者开了一下午的歌词研讨会。“为一句歌词,大家争得面红耳赤。”来自四川的新居民阳文勇回忆说。
“奔走多年,在这里停下了脚步。”张捷创作的一句朴实大白话,打动了大家的心,一致通过。
尽管许多歌词未被采用,但戴艳丽依然记得:走出大山,来到魏中。我将用勤劳的双手回报这土地……
“许多歌词不工整,但却很真实。”俞金珠看完作品,与大家商讨,最终将村歌定名为《走进魏中,走进家》。唱起村歌,让更多新居民熟悉第二故乡。“田歌声声传四方,甜瓜四季飘清香……”这两句歌词,把当地的农俗文化表达得淋漓尽致。
“下雨了,房东大妈收起了大伙晾的衣衫……”张翠琼每每唱起这几句,总是很动容。她来自甘肃,是魏中小学的老师。
“歌词好像就是为我写的,特别亲切。”张翠琼租住在魏中村近10年,房东不仅帮她收过衣服,带过孩子,有好菜时还一起品尝。
一次,房东张喜忠看到张翠琼猫在出租房的小板凳上,弯腰批改学生作业。“小张呀,你这样很累的。”“张叔叔,没事,我习惯了。”张翠琼不经意地回答。
没想到,第二天下班回家,她推门一看,发现一张新做的木桌已摆在屋内。原来是张喜忠买了木料,花了半天时间为她赶制的。“当时,眼泪就哗哗下来了。”
“这里月如故乡明,这里人如故乡亲。”这两句歌词,则写出了阳文勇的心声。
他的思绪回到8年前。那年隆冬,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他叫醒。房东问他有没有丢东西,他一摸口袋,发现200元钱不见了。经过证实,房东俞永良将捡到的钱交还给他。
离家多年,这200元钱对阳文勇来说可是半个月的生活费。次日,他买了几斤水果表心意,却被婉拒。“你们远离家乡不容易,钱省着点花,以后别丢三落四就是了。”
阳文勇在QQ空间里写道: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开,离开这个擦肩而过的地方,我留下的是青春,带走的是人间宝贵的父爱。
阳文勇还将这份爱心传递出去。从那年至今,每年暑假,他每天坚持在河道义务巡逻,提醒戏水的孩子注意安全。毒辣的太阳下,时常可以见到阳文勇劝阻孩子下河游泳的场景。
- 嘉兴市党政代表团赴无锡、青岛学习考察侧记
- 嘉兴平湖部门“一把手”上讲台上电视晒承诺
- 嘉兴中学生杀猫分尸 校方称其只想制作动物标本
- 嘉兴人"一盆不起眼菖蒲草"的精神依托 浓浓人文风情
- 嘉兴桐乡茭白打擂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