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大肠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近八成由肠息肉转变而来
浙江在线05月28日讯 上个双休日,2013第七届全国结直肠癌诊疗高峰论坛暨大中华区肠造口学术研讨会在杭举行。
大会在提出许多学术前沿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如何预防大肠癌?如果发现自己有可能得大肠癌的基因,是否有必要预防性切除?
近八成大肠癌
由肠息肉转变而来
2013年浙江省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浙江省结直肠癌症患者占了全部癌症的10.62%,位居第三,仅排在肺癌和胃癌之后。
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毛伟敏说,结直肠癌的高发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尤其是饮食、环境的改变有很大关联。虽然目前对结直肠癌的诊疗更加规范,也有指南可循,但仍然有很多患者在发现的时候已经处于中晚期。
结直肠癌大家常统称为大肠癌,大会执行主席、省肿瘤医院肛肠外科主任李德川教授提醒,有近80%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转变而来,而高危性肠息肉完全可以通过肠镜检查早期发现并切除。他透露,美国曾做过一项研究,对比切除肠息肉和未切除肠息肉的两类人群,结果发现切除肠息肉的人群患大肠癌的几率降低了4倍左右。
不过,肠息肉是较为普遍的情况,并不一定会发生癌变,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大约有30%的中老年人存在肠息肉。一般来说,直径较大的息肉存在癌变的可能性越大,也和息肉的性质等有关,比如,炎性息肉、错构瘤息肉几乎不会癌变,而腺瘤息肉癌变的几率相对较高。
大肠癌可
通过基因检测预测发生率
结直肠癌是种带有明显家族遗传性的癌症,主要有两类,家族性腺瘤病和癌症家庭综合征。李主任建议:“对有家族性息肉病患者,特别是已出现息肉病(息肉个数在100个以上)的患者不需要犹豫,最好通过手术切除;所谓癌症家庭综合征,就是直系亲属中至少有两名亲人患大肠癌,而且有一位或一位以上发病年龄在45周岁以下。这两类,都是患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现在的生物技术发展得很快,是否会得大肠癌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预测。只需要抽血,看看是否存在MMR基因、MSI基因和APC基因的突变。如果发现这两类基因的变异,要怎么处理呢?
“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建议有这些基因的人提前切除大肠,因为这样做的意义不大。”李主任说,前阵子,美国著名女演员朱莉因为发现乳腺癌基因,选择预防性切除,使得许多人开始考虑预防性切除来防范癌症,就大肠癌而言,这样的预防措施,没有任何意义。
“人的大肠有1米多长,在没有出现任何病变的情况下,到底切除哪段呢?非常难选择,如果全部切除了,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李主任说,查明这些基因最大的意义,就是提醒这些人,要从生活上去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因为所谓癌症就是反复长期接触致癌因素,导致基因突变的,大肠癌从肠息肉演变为肠癌晚期一般需要10年左右,所以早发现早治疗的意义非常大。
- 体检中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升高 是不是等于患癌了
- 五月是个妇检月 四大妇科癌症浙江怎么筛查?
- 治污染 “挠痒痒”不如“用重典”
- 兰溪就一村庄多人患癌问题深入调查 称企业排污达标
- 毒贩得绝症 留下7包海洛因作为“女儿”抚养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