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故事里,最著名的莫过于“十八相送”。对沉浸在爱河中的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人来说,十八里太短太短。
可这十八相送,究竟走了哪些地方?正在筹建江干区四季青街道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周永祥老师告诉大家,从万松书院下来,经过玉皇山、望江、近江、常青和景芳,继续沿钱塘江堤岸一直走,走到七堡附近,正好十八里。
“双照井”、“海潮寺”、“观音堂”……这些传说里熟悉的地名,在老四季青辖区内都能找到。
街道打算筹建的历史文化研究会,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历史。把老底子的事情好好梳理的基础上,将四季青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交流和总结,探讨四季青历史文化演变和发展的深层次动力及原因。
研究会研究什么?
根据章程,打算是通过文学创作、舞台艺术、音乐歌舞、电影电视、书法美术、摄影等形式,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标志,从而提炼出四季青街道的文化品牌,使四季青街道文化的发展有史可鉴、有据可查。
尤其是对四季青的农耕文化、渔猎文化、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和宗教寺庙等特色,不断挖掘、传承和弘扬。
“四季青井多,唐家井、双照井、龟眼井、大小井等,目前已弄清楚的就有12、13口。究其原因,据说主要是太平天国两次攻打杭州,很多部队驻扎在四季青。部队驻扎下来,战马要喝水,于是挖了不少井。”周永祥说。
对这些特色文化的挖掘,老江干人柴顺助特别赞同,“历史研究会研究的内容不用面面俱到,突出地域特色最重要。”他还补充,很多文化已经失传,比如“菜乡文化”,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农业技术,很多已经失传啦。
“老底子的‘渔猎文化’,想想真当是苦。家里兄弟姐妹多,吃喝拉撒全在船上。钱塘江上每天起潮,船停得稍微不好,半夜潮水来的时候,差点被浪打翻。还有啊,四季青的老百姓最吃得起苦,以前围垦的时候,那真叫战天斗地,流血流汗,甚至还有命都搭上的。”同样是老四季青,赵天正更希望通过历史文化研究会,多讲些四季青人是怎样艰苦奋斗的故事,好好让如今的年轻人“忆苦思甜”,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是无缘无故来的。
作为江锦社区书记,周芝红更希望,将来的历史文化研究会能在老四季青人和新四季青人中架起桥梁。比如,通过老一辈人的讲述,将非遗故事做成绘本,拍成微电影,让年轻人熟知,让新四季青人更深入了解这片土地。
与此同时,四季青街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目前,四季青街道已经收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417条,其中共涉及门类15类,调查项目100项。
- 百场“最美衢州人”巡回宣讲发言摘录
- 诸暨诞生首个“家庭农场” 最大特色是云南风情
- 会稽山古香榧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单位
- 龙泉建成“红军学堂”打造党建红色品牌
- “2013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召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