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3日讯 “无数,无穷,
但一丝一毫皆各有特色,
沙粒,水滴,
都是风景。”
波兰诗人辛波斯卡的诗句,用来比喻新少年作文大赛寻找的文章,最恰当不过。
本届大赛,我们收到的2万多篇作文里,有的饱含灵动的想象和不安分的情思,散发出少年心事的欢乐和哀愁;有的乐观纯真,把平淡的生活描述得颇具诗意;有的突破了校园生活的圈子,把触角伸进广阔的社会天地,不再窄小;还有很多文章,闪现了未来类型文学写手的光泽。
昨天,记者采访了新少年作文大赛三位专家评委:文学评论家、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卢敦基;文学评论家、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洪治纲;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方卫平,点评本次大赛少年写作的特点,与以往迥然的趋势。
卢敦基:
少年作文,渐渐闻不到泥土味
现在青少年的生活,和我们这些评委以前完全不一样。他们吃穿不愁,资讯发达,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所以他们的文章,比起以前朴素地能闻到泥土味的传统严肃文学,完全不同。
但如果就此认为现在的孩子没有什么烦心的地方,这个观念绝对是错的,他们有他们的纠结和压力。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小情绪、小生活,在文字里他们会表达这些,父母长辈也许觉得他们在为赋新词强说愁,但这次新少年作文大赛的写手文字,非常明确地告诉社会,我们长大了,在变化。他们会关心社会问题,有时超越自身的悲愁,关注世界,比父母一辈进步了许多。
从这次大赛的文章看,少年们传递的信息量很大,写作方式也开始变得无奇不有;另一方面,表现手法也比以前多,比如魔幻题材,长辈们看不懂,少年们却得心应手。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中流行的书,老教授看了都要昏倒。
少年写作的缺点,永远都是一样的:因为经历所限,对社会没有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真切体验,任何一个时代,文学少年都一样,毕竟他们还只生活在校园里。所以建议青少年写作不要模拟成人的生活方式,这会更加暴露缺点。
洪治纲:
学生会更多奔着类型文学去
写文章,我比较看重写手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次作文大赛,少年写手的语言表达都挺有个性,比如一个小学生,写《奶奶是一本生活书》,小作者用一个个细节来展现奶奶乐观的精神,对生活的还原能力特别强,这比引用优美的词句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一个平淡的情节,能表现生动,这很重要。
我这次看到的新少年文章,小学初中阶段,写真情实感的比较多,孩子们不再考虑在考场作文和自由写作中间找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到了高中,少年写手文章里真情实感就少了,开始往想象发展,武侠、玄幻、穿越、批判现实等风格都来了。这和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有关,也和现在文坛的潮流有关。现在的青年作家,包括80后,90后这批人,一大半都不太写自己的生活,韩寒这样的类型已经很少,绝大多数写手都去写玄幻、穿越等类型文学,这个市场大,读者也多。像我的孩子,今年读高二,上个厕所都捧着手机看小说,看惊悚类的网络文学。
我觉得以后少年写作,很多会奔着类型文学去。在我评阅的作文里,小学组、初中组,受经典作品影响还比较明显,到高中组,15篇文章里至少会出现两三个穿越,两个科幻。
文学少年以后朝着类型文学去,这也是个好事。明清小说为什么那么发达,那时也靠类型文学的发达。有了更多文学少年加入,类型文学越来越丰富,不断有人深加工,那么庞大的作品群里,也会有经典出来。
方卫平:
松绑后的写作,率真个性
我个人认为,在当代教育体制内的学生写作,大多受到“高考作文”模式的影响和控制。本次新少年作文大赛,其意义不仅在于吸引、鼓励、推动中小学生的个性写作,率真写作,同时也是通过大众媒介途径,向公众呈现当代中小学生的写作面貌,思考如何松绑、解放孩子们的心灵和表达自由等深层教育问题。
就我读到的这些小学生作文而言,从整体上看,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小作者们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及其文体把握,语言表达等,都表现出自然、率真、富有个性的写作面貌。
他们所描绘的生活、心情、思索和生命体验,他们的字里行间所展现的率真、无奈、调侃、谐趣等的口语风格,都传递着这个时代课外的童年写作的典型特征。
其中一些作品显然不是以往意义上的“好学生”作文,但却可能是更真实、更可贵的童年写作。
写作也是心灵、素养的展现。建议同学们加强高质量的课外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化素养,使自己的写作不仅富有个性,而且富有更宝贵的涵养。
- 作家王蒙评价特等奖作文 浏览不是阅读触摸不是思考
- 首届“新少年作文大赛”评选揭晓 28位青葱少年获奖
- “新少年作文大赛” 杭二中高二理科生摘得万元大奖
- 英语话题作文给学生愉悦感 浙江名师评高考卷
- 浙江高考作文材料出错 省教育考试院昨道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