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大奏鼓寻路:一群人的坚守 每个人的惋惜
2013年06月17日 09:05:08
大奏鼓的商业尝试
虽然,大奏鼓的质地留了下来,但最早一批被当地村民视为传奇的表演者则相继老去。
但这并未影响大奏鼓的演出质量。
陈冬生、陈祥标、陈其坤、严世忠、陈祥福,开始成为另一批被津津乐道的人。这其中,还有一个来自邻村,叫陈其胜的年轻人。
日后,这个来自箬山东兴村的年轻人被众多媒体誉为“大奏鼓之父”。
1984年,当了两年兵的他,退伍复员,之后考上了县文化馆,被下派到箬山乡。那时,箬山的乡政府就在里箬村。
作为文化员,他加入到大奏鼓表演之中。不仅如此,这个爱看小说、曾经幻想当一个作家的文艺青年,开始着手对大奏鼓进行改变。
他为“车鼓亭”取了个新名字“大奏鼓”。而后,他又请了当地的著名画家郭修琳重新设计了演出服。
换面之后的大奏鼓,在温岭当地的舞台上吸引眼球,赢来赞誉。随后,它不再只是里箬村的一项民俗。它代表着温岭的渔村文化,开始进入杭州、北京。
与此同时,表演者们也从中感受到了不同于小渔村的演出体验。2006年,台州参加央视主办的“中国魅力城市”评选,作为台州特色,大奏鼓到了北京。张定贵就是在那一次,亲眼看到了长城、故宫和北海。
除此之外,他们也拿到了报酬。
但2008年,大奏鼓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政府的扶持,媒体的曝光,使得更多的庆典和商演主动发来邀请。
当大奏鼓逐渐接触市场,它经历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考验。
每日关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浙江即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