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突破口
负责吹唢呐的陈祥康把原因归结于,“仅靠目前的商演,还不足以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奏鼓里”。在他的逻辑里,只要大奏鼓能赚钱了,“他们都会回来”,包括他自己,哪怕比做木匠少了一两万元,他都愿意彻底放弃木匠的职业。
但摆在眼前的现实是,握紧的拳头,似乎总打在棉花上。
作为里箬村的书记,陈恩祥也想过很多办法。为了保住里箬村的大奏鼓,他也想过专门成立一个大奏鼓工作室,开发整合大奏鼓演出的业务资源。
“但钱……”作为里箬村的书记,他实在想不出其他的办法。
现在,他又把希望寄托在石塘的旅游开发上,“把大奏鼓作为旅游的一个特色项目。”
这个主意,陈其胜更早想过。三年前当上石塘镇旅游办主任的他,找到负责石塘旅游的开发商。
但开发商很快拒绝陈其胜的提议,以目前石塘每年的游客数量来说,并不足以支撑这个想法。
每一个深处其中的人,似乎都找不到突破口。
但在离里箬村10公里的石塘中学,那帮学习大奏鼓的学生,并没有这样的烦恼。
2004年,石塘中学搞了一个《把大奏鼓纳入到音乐教育》的课题。
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音乐老师林琴音在一圈调研之后发现,记忆中,那个在元宵节扛台阁那天,能把观众看得笑趴在地上的舞蹈,已经不见了。更为严重的是,当地的学生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回答大奏鼓的来历。
于是,她找到校长,希望能够组建一个大奏鼓表演队。校长爽快答应。
2007年,石塘中学成立了“海情”大奏鼓表演队。6年间,她收获了众多荣誉。
但林琴音印象最深的是前年。临近毕业,一个从四川来的学生拉着她的手说:“老师,以后回四川,我要教我村里的孩子跳大奏鼓。”
她忍不住流下眼泪。
“对我来说,还有什么比得到这句话更重要。”她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