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大学生钟意在农村找到了自己的事业。新华社发
浙江日报海宁6月20日电在外人看来,周震杰是个“另类”。作为浙江农林大学毕业生,同班其他同学毕业后都在企事业单位上班,只有他没上一天班,到农村承包果园。有趣的是,他从小在城市长大,从未干过农活。
今天下午,记者见到周震杰时,25岁的他正开着一辆江铃皮卡,戴着眼镜,身穿T恤,从外表看一点也不像是一个农场主。他在海宁马桥街道利众村承包了120多亩地,成立了果多多园艺场,为梦想打拼。
勇闯农门
“今天早晨5时,我就起床了,天气热,农活要趁早。”周震杰说。创业3年来,周震杰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自己120多亩果园里看看。当年种植的梨树,已经开花结果,再过一个多月就能出售。看着果实一天天长大,周震杰的心里一天比一天甜,他对从事现代农业的信心,也一天比一天足。
周震杰从小在海宁城区长大,父母都是普通工人。2006年,周震杰考进浙江农林大学,成为该校生物科学专业的一名学生。
2010年,周震杰大学毕业,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想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不容易,办企业风险也大。”周震杰说。
看到身边有个亲戚从事农业种植,效益也不错,周震杰有了想法:当一名种植户。
父母以为孩子只是一时冲动。周震杰却说:“我读的是农林专业,只有到农村去,才能更好地发挥我的专业特长。”
在他的坚持下,父母答应让他到农村闯一闯,并在启动资金上给予帮助。
2010年底,周震杰在马桥街道利众村承包了120多亩土地,开始创业之路。
扎根农场
有了土地,该种什么?周震杰试种了20亩茄子,起先茄子售价每斤2元多,销路不错。没想到,后来茄子的价格一路狂跌,每斤售价跌到4角钱,算上人工费、汽油费,再卖的话不赚反亏。可10多亩的茄子怎么办?实在没办法,有的送给亲戚朋友,有的拿到街上去卖,实在卖不了的,只能烂在田里了。茄子的过山车行情让他体会到种植蔬菜的风险。综合考虑市场效益、技术难度等情况,周震杰最终决定种植梨树,并选择了品质较好的南方梨作为主要品种。为了提高效益,他还在树下套种了榨菜等作物、养殖了鸡鸭鹅等家禽。
从那以后,每天一早,周震杰来到农场,查看果树的生长情况,给农场的员工安排工作。为了提升自己的管理技术,他经常和农民一起劳作。周震杰说:“第一次用鸡粪施肥时,那股臭味实在难闻,我只能逼着自己去做。现在已经习惯了。”
另一大困难是找不到合适的农场工人。在农村,青壮劳力都去企业上班,他只能到村里招人。目前在农场上班的有8名农村妇女,年龄偏大。周震杰说:“当农民也需要技术的,比如梨树会发生什么病虫害、什么时候需要防治,分别施用什么药水,怎么配比药水,都需要技术和知识。如果不及时准确喷药,都会影响梨树结果和品质。刚开始,我什么都不懂,后来我主动向周边的种植大户学习,还经常上网学习。现在,一般的病虫害,我自己也能治了。”
丰收在望
“梨树寿命长,可活100多年,都能产果,可梨树最怕鸟啄。”周震杰告诉记者,这些天,梨树都挂果了,但喜鹊却常来啄食,只要被啄一口,梨子就没法卖了。他忙着组织人手搭架子,用渔网在梨树上方布网防鸟。
从农场成立至今,周震杰已经在果园投入了200多万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他的收入仅仅是树下套种的80亩榨菜,每年能够收获的近10万元,还要支付果园工人的酬金。
为了方便放置农具、化肥等农资,周震杰在果园里搭建了一个棚架。为了节约成本,周震杰决定自己搭建棚架,但是用什么搭、怎么搭,他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为了保证质量又节约成本,周震杰先后前往嘉兴、嘉善等多家生产厂家,对比质量和价格,最后从生产厂家直接购买棚架所需的材料,并在师傅指导下,和工人们花了近4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棚架搭建。虽然辛苦,但是节约了近三成的成本。
如今的周震杰,已经成为农场的一把好手,再过一个多月,第一批梨子将投入市场。“今年亩产不会高,每亩约500斤至1000斤,大约有10万元的收入。”周震杰告诉记者。
周震杰说:“该投入的都投入了,我希望,今后果园里梨子的品质一年比一年好,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从土地流转、招聘工人,给农场打围墙到种植梨树,周震杰一步步地走来,向着梦想进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