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5日讯 嵊州市长乐镇最近发生了两个感人故事:一位69岁的退休干部,不顾个人安危,勇救落水孩童;一位80岁的老党员,实现了20年的心愿,成为一名死后捐献遗体的志愿者。这几天,当地老百姓说起两位老人,都敬佩不已。
年近古稀勇救落水幼儿
救起落水儿童的退休干部叫马衡陶,今年69岁,长乐镇开元一村人。“这是件小事情,不值得宣传。”马衡陶面对媒体的采访,连连摆手说,“任何一个路过的人,都会去救人的。”
6月7日下午3点半,一场大雨过后,该村一条排洪渠的水面猛涨,与道路持平,导致分不清哪里是水渠,哪里是路。一名3岁的小孩走过时,不小心跌入了1米多深的渠道。当时,水流湍急,孩子命悬一线。马衡陶正巧路过,发现了水中挣扎的孩子,眼看着孩子就要被冲进暗渠,马衡陶连忙上前,努力弯腰拉住小孩,使劲救其上岸。“由于我有椎间盘突出症,一弯腰就疼。”马衡陶说,他使劲弯腰拉了两次,才将小孩救上来。
此时,小孩的母亲(贵州人,在长乐镇打工)正在附近小店买东西,了解情况后,她顿时抱住小孩哭作一团。这位母亲深为马衡陶的精神感动,几天前,还专门上马衡陶家送去锦旗以表敬意。“要不是老人不顾个人安危及时搭救,我很可能就见不到我的孩子了。”小孩母亲说。
耄耋老人志愿捐献遗体
成为一名捐献遗体的志愿者的老人,是长乐镇三阳村80岁的过增富。“百年之后捐献遗体一直是我的心愿。”记者面前的过增富,身体仍十分硬朗,他说,“就作为最后一次交党费吧,也是为社会作最后一次贡献。”
过增富16岁参军,参加过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上,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4年,过增富退休后一直生活在长乐镇老家。
捐献遗体的想法,过增富最早产生于1986年。当时,过增富看到报纸上说,我国医学教学急需遗体捐献者,他就给合肥医科大学寄了一封申请书。第一次被拒绝了,但是这个心愿并未消退。1996年,退休在家的过增富,曾两次写信给嵊州市人民医院,表达捐献遗体的愿望。但因医院不具备条件,婉拒了过增富的申请。今年2月,看到央视一则遗体捐献的新闻,过增富再次燃起捐献遗体的想法。于是,过增富找到嵊州市红十字会,办理了捐赠遗体和眼角膜的手续。前些日子,浙江大学医学部与老人取得联系。这意味着他成了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实现了多年心愿。
对老人的决定,他的儿子一开始并不能接受,但老人多次做思想工作后,儿子最终在捐献志愿书上签下了名字。不过小女儿的想法,倒让老人颇为欣慰,“她在电话里说,她也在考虑同样的问题,自然就答应了。”
在一封给浙江大学医学部的信中,过增富这样写道:“我志愿无偿捐献遗体、器官……这是我的心愿,也是我最后一次交党费。”
编后
一个是瞬间的举动,一个是蓄积了20多年的心愿。两位老人以爱和厚德定格了人生永恒的壮丽。
救起三龄童的老人,看似举手之“捞”,却使孩子摆脱了厄运的险境。其实,接近古稀的年龄和已不灵活的身板,在他伸手的那一刹那,就让自己处在了危险的边缘。只是,淡定的老人对此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路人都会去做的小事情”。
救命之恩,重于泰山。发生在小村渠边的这一幕,让世界多了一个欢乐的家庭,多了些许欢腾的浪花,去装点美好的生活。
为了了却一个冲破世俗观念的心愿,20多年默默坚守心中不变的追求,对于一个小村的老人来说是何等的不易!
过增富这笔“最后的党费”,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位曾经让几代人仰慕的“最可爱的人”,在他金色的晚年,以最可爱的方式,诠释了属于他的那份荣耀!
- 救人受伤的两位英雄到幼儿园探讨安全教育
- Rh阴性无偿献血者多次捐献“熊猫血” 为生命接力
- 一份活体捐献的眼角膜让两个陌生人的因缘际遇
- 不谙水性却为了救邻居毅然下水 他不幸被溪流冲走
- 邻居被困溪中 不会游泳的曹高区去救人却被溪水冲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