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余(右)在施工工地上,详细了解工人们的情况。
浙江在线06月27日讯 开发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里,有一个身形瘦小、相貌清秀的执法人员张佳余,一直被人家称为“白面小包公”。
张佳余自2002年加入城管执法这支队伍,目前是工业园区中队的一员。他一直扎根基层、坚守在执法第一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挺直腰板、公正执法,积累了丰富的城市管理执法经验。因此,有同事就来推荐张佳余为“最美下沙人”。
设立首个“民工学校”
2009年3月,由张佳余建议设立的首个“城管执法民工学校”在下沙农转居工地诞生。张佳余是“城管民工课堂”的创始人。下沙这几年处于“大开发、大建设”阶段,到处都是在建工地,外来务工者流动性很大,存在施工安全、卫生等管理难情况,仅靠单纯的执法和劝导,民工们听不进去,常常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张佳余想到了开设“民工课堂”,由城管执法队员轮流讲解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了使民工兄弟更乐于接受,张佳余还想方设法丰富上课的形式,比如,针对工地中出现的“地沟油”情况,张佳余和同事们把“地沟油”制作的流程画成漫画,并印成小册子分发给民工兄弟,眼见为实,看看总比听听要来得真实。这一创新宣传举措,不但有助于提高工地民工的素质,同时也有效加强了工地的自我监督,达到齐抓共管的目的。
手中必备一本《民情日记簿》
由于工作的需要,张佳余曾在2011年被调到白杨中队,面对新的序化管理模式,他一直在坚守“一线工作法”,他手中必备一本《民情日记簿》,记录了他所走访过的社区、学校及企业和商户的联系方式,以及当时走访对象沟通联系的问题,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了解辖区真实情况。其他执法队员则根据张佳余的《民情日记簿》中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在开展执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工地”工作的同时慢慢积累下了一本民情日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让执法队员成了管理对象可以信赖的“贴心人”。
张佳余在工作期间,积极与社区沟通联系收集问题,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着手,对一些沿街商铺产生的违章行为定期走访、巡查、取证、劝导、依法处理,有效地解决了中队人少事多的局面,充分借助街道、社区城管工作者的力量形成合力,使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得有效的遏制,并使群众满意得到双赢。
有人点名要“小包公”办案
城管执法工作难,难就难在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容易激化。张佳余的“四个在先”是他的法宝,即敬礼在先,出示证件在先,适当称呼在先,摆明违法事实提出法律依据在先。摒弃了“开口就是处罚”的简单执法方法,一宣传,二教育,三处罚,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执法中他礼貌待人、举止文明,体现出自身的高素质,有人对他态度硬,他慢条斯理地跟人家摆道理,搞得人家也不好意思嗓门很大。
多年的执法生涯,曾经有很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与他拉关系、打招呼,但都被他一一回绝,张佳余因此获得了“小包公”的外号。他所在的中队,有些信访投诉人曾指名道姓要找张佳余办案。
链接
寻找最美下沙人
开发区文明办联合本报开展“最美下沙人”评选活动,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以“发现最美下沙人,争做最美下沙人”为活动主线,在广大群众中寻找不同职业、不同领域、不同特点的最美人物,充分发挥典型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
凡工作、生活、学习在开发区的市民、创业者、学生等,都可以通过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等方式成为“最美下沙人”的候选人。
如果你身边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下沙人,可通过以下方式告诉我们:电话89898400,邮箱qjwbjrxs@163.com。
- “民情日记”为企业多供72万度电多创产值600万
- 德清机关干部“返乡走亲” 帮助基层和农户谋划发展
- 路桥区推行“百晓民情图” 跟着地图访民生
- 衢山举行网格民情大比武 比比联系服务群众基本功
- 浙江日报组织书法作品爱心义拍 9.5万元善款捐儿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