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
放生鱼苗成为时尚治理污染多管齐下
近海已消失的鱼类又上餐桌了
“过去我买鱼、吃鱼,还钓鱼。现在我要多放鱼,只有放下的鱼苗越来越多,我们的后代才能有鱼吃。”周世雄说。
周世雄是温州洞头的居民,从去年开始,他已经放生了两万多条鱼苗。而买鱼苗放生,已经成为洞头市民的一种时尚,很多外地人还专门赶来洞头放生。
随着全社会对海洋渔业保护的重视,在海里的鱼越来越少的今天,洞头近岸的水产品数量不仅没有明显下降,甚至还有提高。
不捕小鱼,放生鱼苗成为洞头新时尚
“新鲜的小鲳鱼,早上刚打上来的。”6月27日早晨,洞头县北岙菜市场,一阵吆喝声引来不少市民。
“这么小的鱼,你怎么也捕来卖了。再过几个月,它可以长大好多倍呢!”一看小鲳鱼还没有手掌大,周先生就指责起这名小贩来。
旁边的市民也纷纷说,这么小的鱼,不应该拿来卖的,不然以后大家都吃不到鱼了。这话说得小贩的脸都红了。
在洞头,除了自觉抵制购买小鱼,放生鱼苗也成为一种时尚。
周世雄先后放生过5次鱼苗,加起来总共有两万多条。鱼苗是从福建的养殖场里买来的,有大黄鱼、金鲷等。
“我觉得放生鱼苗很有意义,应该让更多人参与。”洞头县教育幼儿园老师侯仙琴说,前不久,他还带着两个班80多位小朋友一起去放生。
还有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来洞头放生,在国际放生台前,记者碰到了几位上海的游客,他们此行要放生500尾鱼苗。
政府主导的放生规模越来越大
除了民间自发的放生活动,近年来,政府主导的放生活动也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5月15日,洞头县海洋与渔业局再次开展海水苗种增殖放流活动,在洞县海洋牧场成功放流大黄鱼苗种114万尾。
6月8日上午,2013年洞头县“6·8海洋宣传日”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共放流金鲷等鱼苗3万多尾。
洞头县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李昌达说,洞头县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始于2005年,近年来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增殖放流品种逐年多样化。
目前放流的鱼种,既有传统养殖品种,也有经人工驯养繁殖成功的土著品种,已累计投入海洋生态修复资金1000余万元,有效补充了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对进一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治理污染,海水明显变蓝了
洞头人有一个感受,就是相比起前几年,海水明显变清了。
李昌达对记者说,这几年来,他们对海洋污染的整治力度明显加大了。他们在全县布设17个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点及6个赤潮动态监测点,对全县海水水质状况与趋势进行分析。目前,全洞头县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占海域面积比重达84.6%。
此外,洞头县海洋与渔业局还做好黑色污染专业回收,设立5个船舶废油回收点,配备5条海上废油回收船,引导渔民自觉进行废油回收,统一处理,有效保护近岸海洋生态。
“随着放生活动的不断开展和对污染治理力度的增大,很多海洋生物又回来了。像乌贼、黑鲷、大黄鱼等已经消失很久的海产品,又回到了人们的餐桌,这是很难得的。”李昌达说。
- 枸杞岛礁:海洋生态资源保护战正在拉开序幕
-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衢州乡镇考核不唯GDP唯生态保护
-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衢州乡镇考核不唯GDP唯生态保护
- 走读浙江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 二问农家乐 如何实现快速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