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5日讯 今夏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不少大学生急于就业,易受骗上当。为此,宁海法院梳理了四类就业陷阱:
吹嘘“上面有人”,骗取关系疏通费;声称招工、培训、推荐就业或冒充中介机构,骗取就业押金、中介费、手续费;以招聘名义将你带入传销团体;网络诈骗。
帮你当上公务员,诈骗32万元
吴某女儿大学毕业,一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待业在家。有一天,吴某工友张某说,他有一个朋友,姓葛,很有门路。
葛某是宁海人,四十出头。张托葛帮忙弄个好工作,最好是公务员,不行的话,事业编制也行。
葛某知道,公务员一定要通过考试,但他听张某说,吴某已准备好送礼的钱,就想弄俩钱花花。
葛某通过张某,从吴某处陆续获得8万余元活动经费。一次,葛某脚伤住院,吴某还专程前来看望。葛让吴放心,说他跟省、市、县领导都有联系,还有亲戚是宁波市领导秘书,弄个公务员当没问题,只要肯出钱。
葛随后陆续以请客吃饭、送礼等诸多理由向吴要钱,吴都给了。到后来吴某拿不出钱,将自己房子抵押,拿了10万元给葛某。
前后一年,吴某给了葛某32万元,但公务员依然没当上。去年5月,葛某被捕。宁海法院以诈骗罪判决葛某有期徒刑6年。
谎称出国捕鱼,骗得17万元
金某宁海人,35岁,初中毕业后到舟山修船厂打工,2008年因劳务输出到利比亚打工。
回国后的某日,金某和朋友聊天时听说,象山有招工出国捕鱼的,一年能赚不少。金某手头拮据,想到自己也出国捕鱼前交了3000元的押金,就想到以招工为名骗取押金。
金某放出消息称,他受台湾某渔业公司委托,作为舟山桃花渔业公司的代理人,在国内招人出国捕鱼,报名者需缴纳4000元押金和500元海员证费用。金某号称出国捕鱼管吃住,干活轻松,一年能赚个10多万元。
这番话很快得到了童某、孔某等四十余人的信任,骗得17万余元。
谎言被揭穿后,金某跑路,前年11月自首。
宁海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金某有期徒刑7年。
规避就业陷阱,法官有几招
宁海法院法官说,从以往的案例来看,就业诈骗技术含量不高,容易识破。
“只要理智看待高薪高职,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就不会落入陷阱中。尤其是女生,不要单独跟随招工者贸然前往,更不能随便接受陌生人宴请,以防被抢劫和性侵害,或者误入色情场所。”
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能识破就业陷阱:
如收到面试通知,请查询企业真实性,问清企业名称、网站、地址、电话、面试地点。正规单位一般有固定办公场所。
其次,不要被街头小广告迷惑。这类小广告往往以优厚待遇诱惑急于找工作的人,多为黑广告。
再次,遇到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等非法中介机构,最好及时向劳动部门反映,可根据有关管理条例退还被收取的职介费。正规的职业机构具有合法经营资格及政府严格管理,收费应开具有效票据。
最后,警惕各种收费行为。对于先交报名费、培训费、信息费等情况,请特别注意。根据规定,用人单位招聘,不得收任何形式的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费用。此外,不要将本人身份证、暂住证等证件随意给招工者。
- 天津防范打击经济犯罪 警方提示:谨防传销陷阱
- 横梁挡楼梯的路自建隔层被判违章 购房小心跃层陷阱
- “最难就业季”听马云聊创业
- 舟山市行政事业单位、国企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
- “酒托女”与酒吧老板勾结 20元的红酒卖上千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