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9日讯 上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2012健康“蓝皮书”。报告指出,梅毒位列全省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之首,其次是肺结核、乙肝、淋病、痢疾。
与全省相比,温州的情况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专家。
青壮年成发病“主力军”
“总体来说,2012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市疾控中心主任曾士典表示,去年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202.13/10万,比2011年下降31.38%,发病率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分别为:肺结核、梅毒、乙肝、淋病和丙肝。记者了解到,根据分类,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两种,乙类则包括禽流感、艾滋、乙肝等11个病种。
报告中年龄分布图显示,上述5种病种里,20-50岁青壮年为主要发病人群,而15岁以下儿童发病数及发病率均较低。根据统计,在报告发病数前5位中,女性梅毒发病率占63.41%,高于男性,肺结核、乙肝、淋病和丙肝均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从前五位病种近5年趋势变化来看,肺结核、乙肝、淋病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梅毒、丙肝则有起伏变化。另外,去年全市报告传染病死亡率为0.48/10万,病死率为0.07%,较往年大幅下降。根据排位,死亡率前3位分别为艾滋病、肺结核及狂犬病。
肺结核成头号传染病
2012年肺结核首次代替乙肝,跻身成为甲乙类传染病之首,发病率为66.90/10万。对于成年人而言,肺结核的防治至今没有有效的疫苗,以至于发病率排位比较靠前。
疾控中心结核病防制所所长张淑兰称,据监测的情况,肺结核发病人群主要为15—45岁的青壮年,其中流动人口发病率占40%,体力劳动者最多。如今肺结核仍然属于顽症,由于结核菌在外环境中生存能力强,包括老年人、慢性病人、糖尿病人、尘肺病人以及肿瘤病人等体质差的人群都是高危群体。
“近几年由于国家不断规范肺结核和乙肝的诊断标准,通过数据整合,乙肝的发病率由前几年的第一位下降到了第三位。”曾士典表示,随着乙肝疫苗接种和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提高,人群中乙肝病毒表抗阳性率也随之提高,乙肝易感者逐年减少,新发感染率降低,人群总体发病率也呈现下降趋势。目前,乙肝发病仍集中在农民、工人等高年龄段人群。至于丙肝发病率有小幅上升的趋势,专家分析,这可能与吸毒、酗酒有很大关系。
艾滋病成“头号杀手”
从2011年开始,我市梅毒发病率连续三年下降。今年上半年相比去年同期,病例数下降了27%。不过,总体发病率仍维持在一个相对高的水平,而且,65岁以上老年患者比例有所上升。数据显示,50岁以上的梅毒患者,占了报告病例的32.04%。其中,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
记者了解到,梅毒的“稳居”,除了临床检查诊断技术的提高和完善的报告体系外,梅毒本身病症的隐蔽性也有一定原因。“相当一部分会转成隐性梅毒,没有什么症状,或者因为进展诱发其他的症状而被误诊。”曾士典说,梅毒发病分成三个时期,一期二期的梅毒症状基本上不痛不痒,很难引起重视,但却照样有很强的传染性,这也是梅毒传染率高的原因。
艾滋病的报告发病数虽没“上榜”,但死亡率却始终居首。到今年6月底,相比去年同期,我市艾滋病的报告数上升了31%。从传播途径来看,通过异性性接触传播的占到68%,而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的,比例已经上升到29%。
市疾控中心艾滋病性病防制所王大勇所长表示,我市报告的艾滋病病例男女占比约为3:1,户籍分布上有73.7%是本地户籍人群,且50岁以上的感染者上升趋势也比较明显,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据介绍,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有近600名艾滋病患者在各级疾控中心进行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接下来,我市计划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由疾控逐步向定点医疗机构推广。
- 温州医科大学“2013暑期社区健康服务周”正式启动
- 久坐族问题多 “坐”对需窍门
- 炎炎夏日意想不到的健康风险 预防措施认识到位
- 促劳动关系和谐 增强企业健康发展的综合效应
- 鲁俊:加快转型升级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