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9日讯 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当下,企业遭遇的货款结清难题十分突出,特别是不少中小企业对此苦不堪言:货款结清难,到底难在哪里?
宁波市各级工会组织了159名志愿者律师,用一年多的时间走访了全市1500多家中小企业,免费为企业深度“把脉”。律师们给出了一个答案:货款结清难,除了客户拖欠,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也存在不少漏洞。
货款一拖再拖,等于打了水漂
200万元、52万元……在志愿者律师张西平上门为象山一家汽车零配件企业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时,企业负责人掏出了好几张尚未结清的送货单。
“业务员不知道去了多少次了,对方就是一拖再拖。”企业负责人告诉律师,2010年一家山西太原的企业结款时间到期,拖欠了公司200多万元的货款,至今尚未结清。而就在去年,这家企业已经停产歇业,就算走诉讼程序,这200多万元也怕是打了水漂拿不回来了。
近一年来,张律师先后走访了我市多家从事设备制造的企业,进行上门“义诊”。和他一样,不少志愿者律师发现,被拖欠货款的企业不在少数。特别是服装纺织、设备制造等行业的中小企业,常累积有几百万元的货款未结清。
法律意识淡薄,追款缺乏证据
在审核了企业送货单后,张律师发现了企业结款难的病源所在。“我询问了企业是否签有合同,负责人表示没有,只有送货单和增值税发票,也从来没有对过账。”交易过程中,企业没有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令张律师感到惋惜。
张律师表示,因为在既没有合同,又没有对账单的情况下,有明确签收人身份的送货单,是追讨货款诉讼过程中的关键证据。然而,事实并不能如供货企业所愿。
另一位志愿者律师表示,在供货企业缺乏法律意识的状况下,当遇到对方企业签收太随意的状况,不知道如何应对,直接导致每次送货单上对方企业签收的人员不固定,有时候甚至是门卫师傅签收。
不签正式合同、不对账、收货人身份不明……种种业务漏洞让欠款方钻了空子。“这不是业务员执行能力的问题,而是制度问题。”志愿者律师指向企业结款难的“病根”。
完善管理制度,建起“防火墙”
病根找到了,接下来是对症下药。志愿者律师们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起草《业务管理规则》,明确了业务员接单、制定合同、履行合同和最终货款结款的法律流程,使得结款程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比如结货款制度规定,合同到期以后对方若未付款,则分三个流程走:第一,收款员主动上门收款,了解欠款原因;第二,转到企业法务部门催缴欠款;第三,求助法律顾问。”按照志愿者律师们拟订的《规则》,一家被欠款企业主动联系客户对账、发律师函,一笔五六十万元的陈年欠款,一个月不到就收回来了。
同时,志愿者律师们对各家企业的销售和采购人员,进行了买卖合同等民商事行为的法律培训,提高了他们订立合同的正规性、可操作性和合同风险防范意识。
据统计,该志愿活动帮助我市800多家中小企业建立完善内部规章制度2000余件,出具法律风险提示2781份,有效避免了企业损失。
- 老主顾的阴谋 假冒红木厂采购员实施诈骗
- 黑客侵入外贸企业电子邮箱 骗取外贸货款
- 水果店老板娘打了个盹 装货款的钱包被偷
- 李强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
要求安全责任零缺位 隐患排查零漏洞 - 湖州开展危化企业专项整治 事无巨细不留死角与漏洞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