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1日讯 电闪雷鸣,暴雨如注……6月27日至29日晚,衢州市迎来了入梅以来的第二次强降水,市气象雨量监测站显示,坛石镇降雨量达107.9毫米。
强降雨不仅让全镇干部绷紧了神经,也让定家坞村今年87岁的王嗣高彻夜难眠:“定家坞村占坞自然村山道怎么样了,估计又被雨水冲刷得坑坑洼洼了吧,村民们出行又遇障碍了吧?”自强降雨出现以来,王嗣高的心就一直在占坞自然村山道上。
7月2日上午,笔者来到定家坞村占坞自然村,看到87岁高龄的王嗣高,正在被雨水冲刷得坑坑洼洼的占坞自然村山道上,拿着锄头、畚箕,正在认真地修路。“今天天气好,干起活来比较方便。”王嗣高说,看天晴了,他就跟往常一样来养路了。从50岁那年开始修桥补路,如今,他已经坚持了37年。
坛石镇定家坞村占坞自然村山路崎岖,出行很不方便,全村人仅靠一条机耕路与外界联系,王嗣高从懂事起,就一直想把村道修平,方便村民出行……
1976年,王嗣高迎来了50大寿,按照农村的习俗,子女们凑了钱,提议给他过生日。“子女们有这份孝心,当爹的当然高兴……”但是王嗣高做了一个让大家都出乎意料的决定:把做寿钱用在修筑村道上。
占坞自然村在通往外村的途中,有一座松木桥,日晒雨淋,松木腐烂变质,行人很不安全。王嗣高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将祝寿钱用在这座桥上。生日当天,王嗣高亲自到新叶村买来青石板,通过几天的劳作,坚固厚实的青石板桥,代替了松动腐烂的木头桥。
1986年,退休的王嗣高成了“职业”养路人。箬笠、锄头、畚箕是他修路的三件“宝贝”。因为有了大把的时间,王嗣高的修路范围,从之前的本村,发展到隔壁村,后来又扩展到全镇15个行政村。
以前修路,王嗣高总能按时回家吃饭,可随着修路地点慢慢远起来,王嗣高有时候一天只能吃两顿,往往是一大早吃了早餐出去,到了晚上才回来。
王嗣高义务修路,不知用了多少把锄头、多少双簸箕,磨破了多少双解放鞋。王嗣高对修路的“义无反顾”,感染了妻子廖翠香。4年前,妻子和王嗣高一起,用家里的7000多元积蓄,在坛石镇定家坞村岭后大岗修了一座长3.8米、宽2.8米、高3.5米的凉亭。
修了37年的路,虽说身体还算硬朗,可王嗣高也慢慢觉得力不从心,一方面是以前的机耕路变成了现在的水泥路,另一方面是他想起修路“职业”无人接班,心里头总是有点不是滋味。
王嗣高有6个儿子,如今有三个已经超过了60岁。去年9月,第三个儿子王朝成在收割稻谷时,由于操作不慎,左手被卷进了收割机,成了残疾人。在医院住了个把月,出院后,无事可做的王朝成萌生了陪父亲修路的念头。
如今,王朝成接了父亲的班,每天,他都会开着手扶拖拉机,奔走在坛石集镇至定家坞村的乡村公路上,镇党委、政府考虑到王朝成的情况,每月给王朝成900元,作为酬劳。
王嗣高说,如今他成了“闲人”,他的那些修路工具也和他一样很难再派上用场了。不过,“看着村路的这些变化,我尽管‘失业’了,却打心眼里感到高兴。”不仅如此,他的儿子在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成了新时期的养路工,他感到自豪。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