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7月18日讯早上7时30分,家住定海桔园南区的陈阿姨,在桔园菜场逛了一圈,篮子里还只有一把青菜、两个西红柿。
夏日,浩渺东海,船进港、网入仓。直接的影响是,市场里海鲜少了,价格高了。吃惯了海货的岛城居民,“嘴里淡出鸟来”。
“师傅,你这虾是旭旺养的吧?给我来半斤!”在一家水产铺子前,看到活蹦乱跳的白对虾,陈阿姨价格都没打听,毫不犹豫地“出手”了。“这么大个,干烧对虾,味道交关赞!”最近,在舟山大部分菜市场,养殖白对虾颇为抢手。
旭旺养殖场负责人陈文龙,是定海本地的水产养殖大户。当地老百姓对他耳熟能详——在浙江,他第一个用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让对虾养殖产量翻了好几倍。
从定海城区的菜市场到养殖场所在的小沙镇,30公里的距离,陈文龙隔三差五就要亲自走一走,一看行情,二听声音。
记者将从菜市场获得的好信息捎给他时,他得意地笑了:“现在是休渔季,菜篮子能装的东西不多。市场上销售的阿拉养殖的对虾,批发价每斤40元。”
“原来阿拉露天塘一年只养一季,现在一年可以养三季,效益不晓得高了多少。”陈文龙报出一组数据:过去普通露天塘亩产最高在150公斤左右,现在一年三季亩产最高可达到5吨,产量翻了30多倍!效益增加的同时,食品安全能否保障?记者一探究竟。
跟着陈文龙走进大棚养殖场,热气扑面而来,记者的相机镜头顿时蒙上一层白雾。“对虾养殖,最怕水温突变。”据陈文龙介绍,南美白对虾最适宜在30℃左右的环境下生长,大棚养殖能控制水温,从而实现一年养三季。
“要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着安心。”常在菜市场转悠的陈文龙,有一次听到市民发牢骚,“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回家之后跟儿子说了上面一番话。
养虾30年,陈文龙已是水产养殖高级技师,眼下倾注他最多心血的,是一个叫“尾水循环利用”的项目。
在养殖场的一个池塘里,记者看到漂浮着一排排白色小球,小球下有一串串白色尼龙绳,绳上粘附着绿色藻类,鲻、梭鱼等鱼类在水里优哉游哉……陈文龙说,这是去年新建的生态污水处理池,主要通过生物絮团技术,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简单地讲,就是养殖过的水排放后,通过沉淀、再沉淀、消毒和微生物分解处理,再返回养殖塘循环利用。”
“防病害,主要靠水质。经过生态处理的水,病害就难侵入,对虾的生长很有好处。”陈文龙说,池塘定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等来控制水质,虾的抵抗力好了,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一旦发生因细菌、寄生虫引起的虾病,陈文龙摸索出来的经验是:在对虾配合饵料中添加抗病毒的中草药,配合消毒水体。
记者采访时,陈文龙的儿子陈杰一直在边上默默地听着。这个刚从新西兰留学回来的“80后”,正在跟父亲学习管理养殖场。而老陈也很期待,儿子能把在国外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养殖场上——让消费者买菜不用那么纠结,这是他们父子俩共同的心愿。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