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7月19日电(记者周竟)看到校内广告栏贴出的海报上写有诱人的打工报酬,陕西渭南师范学院80多名学生很心动,跟随他们的“学长”远赴南方打暑期短工。
然而,说好的苏州没去成,辗转来到杭州,而杭州相关公司开出的工资很低,远没有达到当初承诺的。“学长”不见了,他们交的200元押金也不知去向。而学生们差点露宿街头,每人至少损失600元,感觉被骗了。
80多名学生跟“学长”打工承诺难兑现
在网吧趴了两个晚上后,17日,陕西渭南师范学院学生李根昏昏沉沉地踏上了回家的火车。此时,他的兜里只剩20多元钱。而按照原来的计划,此刻他应该在苏州的一家公司里面努力地赚着下一学期的生活费。“损失了六七百元钱呢。”李根很失落。
和李根一样,80多名从陕西来的大学生打工梦破灭。在暑假初期,陕西渭南师范学院内一张打工大海报吸引了很多留校大学生。“海报上说,去苏州一家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包吃住,底薪有1600元,平时加班工资1.5倍,周末加班工资两倍。我们算了一下,40多天时间能赚4000元,相当于整个学期生活费。”一心想为家里分担的李根说,他马上报了名,联系人是一位自称为姜某某的同校同学。
这位“姜学长”向他们打包票说,他女朋友在苏州工作,认识很多中介,专门帮学生介绍暑期短工。“学长总不会骗我们的。”和李根一样,总共有80多名大学生报名。
怀揣着赚钱的美好梦想,13日,这80多名大学生和学长坐上了去苏州的火车。14日大家到达苏州后,“姜学长”却告诉大家苏州这家公司招满了,要去杭州。随后,学生们被分成两辆大巴,送到杭州余杭区的杭州宝山电光源有限公司,跟车的还有自称为中介的人。
尽管大家心有疑虑,但是为了赚钱,还是跟随“姜学长”到了杭州。然而到了这家公司后,他们又傻了眼。“在来杭州的路上,中介说这里底薪1800元,加上加班费,一个月下来有3000元左右。但公司说,是计件的,没有加班费。我们跟其他老员工一打听,新手一个月顶多挣千把元钱。”另一位赵同学说,这个公司只负责一顿饭,连宿舍水电都要自己掏钱,这样一算,他们根本赚不到钱。
200元押金不知去向学生差点露宿街头
学生们感觉上当受骗,不想在这家公司打工,而公司态度也很强硬:“如果不在这里工作,那就马上走人。”
此时已经是14日的晚上七八时,学生们懵了。更令他们想不到的是,负责带他们来的“姜学长”和中介已经不见踪影。而在来杭州的路上时,他们还向每位学生收取了200元的押金以及50元的大巴费,加上之前的火车票钱,他们一共掏了400多元。
学生们以为押金给了公司,便向公司讨要。但公司负责招聘的刘姓员工说,他们没有收学生的这笔钱。他称,前两天他们在网上贴了一个招工启事,有中介则联系到他们,把学生送了过来,中间没有拿过学生钱,也没向学生承诺过什么待遇。
“难道真的被骗了?”学生们报了警。
最后在民警的协调下,公司同意学生在工厂宿舍暂住一晚。“我们八个女生挤在一个宿舍,没有空调,连电扇也没有,床也不够,其中两个人还趴在桌子上睡了一晚。”一位女生说。
15日,学生们离开这家公司,多数学生决定买票回家,少数学生打算在杭州再找找工作。“我兜里只剩20多元钱,火车票的钱都是向别人借的。”李根很懊恼,算上回去的路费和这几天的吃住,这一趟损失600多元钱。
警方表示,案子还在调查中,他们还没能找到“姜学长”,是否构成犯罪还不能定论。
大学生频频被骗是为啥?
此次“乌龙打工事件”给这批学生打击不小,有的学生甚至后怕,“万一被组织去传销,后果不堪设想”。
而据记者了解,尽管学生多达80余名,但他们大多缺乏安全和风险意识,既没有核实“姜学长”和中介的身份,对去打工的公司也一无所知,从头到尾合同更是没签一份。
一些学生坦言,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认为是同校同学组织的,应该“靠谱”。“这次给了我们一个很深的教训,打工不是天上掉馅饼,也可能掉陷阱。”李根说。
陕西渭南师范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学工部值班工作人员说,他们此前不知道有这么一批学生外出打工,目前已经让他们返校或者回家。这位工作人员说,学校的确有这么一位姜姓的学生,但目前他们也联系不上。
每到暑假,选择打工的学生不在少数,而打工被骗似乎成为一些人绕不过去的坎,学生安全意识薄弱令人担忧。
浙江浙杭律师事务所律师、长期接触劳动纠纷案件的姜海斌说,有不法分子,就善于利用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轻信来实施犯罪。“学校和家长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告诉他们打工时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应对方法,学生本身也要多留心眼,否则出了事情,追悔莫及。”
- 男子冒充“联合国办事员”诈骗 被判八年罚款20万
- 酷暑下的打工者:夏天赚钱真不容易
- 人生第一份工遭遇“尴尬”打工受侵害可拨96309投诉
- 6月份以来杭州电信诈骗案居高不下 损失上升近2倍
- 暑期打工陷传销窝点 烟盒成救命稻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