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9日讯 7月26日,本报热线接到路桥读者爆料:一名3岁小女孩在路桥图书馆内,误食了一瓶黄褐色不明液体后,被送往台州医院路桥院区急诊室抢救。经洗胃救治后,现已脱离危险,但仍需进行进一步治疗。不明液体究竟为何物,从何而来,路桥公安局已介入调查。
7月25日中午,家住路桥马铺路的戴女士带着3周岁的小外甥女去图书馆看书。下午1点40分左右,戴女士准备回家,突然发现小孩子神情有点异常,一直在流口水。
“开始时,我以为天气热,她口渴,就赶紧带她回家喝水。”戴女士说,孩子喝了水后,却一直嚷着:“嘴巴里有东西。”
戴女士这才觉得有些不对劲,小女孩除流口水外,还伴有呕吐症状。小女孩告诉戴女士,是在图书馆的少儿区喝下了一瓶黄色液体,之后就有些不舒服。
7月26日中午,小女孩已出院,急诊主治杭医师表示小女孩目前情况较好,病情已得到控制,但是否会有后遗症,还要进一步观察。
暑假是儿童误服药物高发期
暑期到来,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学校都已放假。而家长们大多还要朝九晚五地上班,大部分白天时间孩子们都独自在家或仅有老人在照看。而大多数孩子年纪尚幼,对危险的识别意识不强,很容易有意外发生。近一周以来,我市就遇到两例孩子鼻子自塞纽扣电池和误服不明液体的事情。
造成这些事情,原因大多是由于年幼无知,对一些物质不能辨别,因好奇而误食或误塞;或家长疏忽粗心,使一些物品保管不当,被小儿误食、误拿、误玩等。
那么,面对五花八门的“误服”,家长应该如何预防,避免孩子受罪呢?专家建议,对于一些有毒物品,应尽量避免用饮料瓶来装,对于药物、洗洁精等容易被孩子误服的物品,要放置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此外,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教育,哪些东西不能吃,要跟孩子讲清楚,不能为了哄孩子吃药,故意把药物说成“糖豆”。
孩子在家不小心误食毒物怎么办?
1.以镇静的态度检查误服药物等物品时,最重要的是判断服下何种药物,及数量的多少。
·检查喝了或吃了什么,立即判断要不要让孩子吐出来。
·喝了多少呢?
·什么时间怎么喝的呢?
·观察现在的情形。
检查这些事项后,带剩下的容器,连同孩子赶紧去医院。
2.急救处理
·首先联络医生
告诉医生患者误服数量,然后听医生指示,因为有些药可以催吐,有些不可,不宜任意处置。
·不可催吐的药物
强酸、强碱制品:如厕所所用洗涤剂、管道洗净剂、漂白剂、去油剂等。
石油制品:如家庭用灯油、汽油、挥发油、稀薄剂、指甲油、去光水等。
农药类:如杀虫剂、除草剂、生石灰等。
危险的固体:如圆钉、别针、玻璃等。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 宝宝误食漂白粉消化道严重灼伤 误服异物高发期
- 爸爸用可乐瓶装汽油 两岁半宝宝喝了一口没能保住
- 每天都有一个孩子误食异物被送往儿保 九成来自农民工家庭
- 误食窗台上放着的药物 4岁大的男孩要洗胃
- 3岁的小男孩误食大量安眠药 医生提醒药物莫乱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