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左)和士兵一起捡拾阻力伞。
浙江日报杭州7月31日讯飞机上升到800米的高空,然后,“跳!”——3秒钟之后,身后的空降伞如约打开。
7月28日午夜12时,记者在驻浙某部机场执勤点遇见24岁的孙迎彬,他正对着星星点点的夜空,描述自己从机舱纵身而下的情景,“天是透蓝的,特别安静,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可这般令人回味无穷的跳伞经历,去年夏天作为空降兵应征入伍的孙迎彬,至今只有过一次。在新兵集训后,他成为后勤兵,从此与蓝天作别。现在,作为救生装具室的一员,他和班里15位战友每天的工作,是“等”:等训练命令,打包安装阻力伞、检查救生伞;等战机降落,奔上跑道捡拾甩落的阻力伞;等训练结束,回到营房检查包装下一批次要用的伞具。
“当时挺失望的,没想到当了空降兵,只跳了一次伞。”仰着头,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不过现在我知道,我们的岗位也很重要,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障飞行员的安全。”
夜航训练开始了。
“注意,飞机马上降落。”对讲机里传来指令,孙迎彬迅速来到跑道边就位。随着声音越来越近,原本翱翔天际的战机已拖着撑开的阻力伞越来越近。看到伞花被甩离机身,孙迎彬立即迎着尚未消散的灼热尾气跑上去。弯腰、捡伞、上肩、拖离——尽管上岗才两个月,动作却早已干净利落。
很快,第二架飞机也开始准备着陆。经过简单培训的记者,和孙迎彬一起站到跑道边。“跑!”看到飞机滑过,孙迎彬发出第一个指令。记者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上跑道,将伞柄部分扛上肩头,转身往回跑,看上去轻巧的伞花却纹丝不动。最终,在孙迎彬的帮助下,阻力伞才安全收回。
“这顶伞只有12公斤,算轻的。”看到记者不住扭动手腕,孙迎彬笑起来,“大的阻力伞有20多公斤,那才是真的重。”他告诉记者,每次出勤,捡拾二三十顶伞是家常便饭,阻力伞刚脱落时温度超过70摄氏度,所以要有一个稍微冷却的过程,不然双手会拿不住。
只要天气情况允许,部队每天都会安排飞行任务,而凌晨零时到4时的训练时间,他们要至少提前两小时进场做准备,结束后还需要一个小时做回收和检查工作。退场的时候,天都亮了,而如果第二天一早还安排了飞行,他们回去换身衣服,差不多又该出发了。
正说着,50米开外一架战斗机腾空而起,孙迎彬赶紧指挥记者把耳朵捂上,待到声音渐远,他骄傲地指着空中飞机的痕迹,“看,这批战机的安全伞,就是我白天去检查过的,一定是万无一失的。”
“指挥员的命令和战鹰的轰鸣是航空兵最动听的乐章!八一军旗迎风飘扬,战友军歌雄伟嘹亮。我们的青春在军营茁壮成长……”孙迎彬在军营里学的第一首歌,也是他最爱的一首歌,每次立在跑道边等待的时候,他总会轻轻哼起这段旋律。歌词里,是他和班里每位战友一样,伴着战机一起遨游天空的梦想。
记者感言:很多男孩子,心里都藏着一个飞天梦。孙迎彬和他的战友们,用自己的认真与一丝不苟,小心呵护着飞行安全这个从小的梦想。奔跑、下蹲、捡拾,周而复始的机械动作,对他们来说是工作,是命令,更是一分发自内心的小小敬意。“飞行员的每一次安全起飞和降落,都有我们的功劳!”他们在军营挥洒青春,令人感动。
- 韩亚飞行员 在发生事故前几秒“看不到跑道”
- 亲历飞机冲刺起飞的时候两次急刹 那得多么可怕啊!
- 巴厘岛飞杭州的飞机经停时脱离跑道 100多名乘客有惊无险
- 巴厘岛返杭飞机经停时脱离跑道 百名乘客有惊无险
- 从巴厘岛回杭飞机脱离跑道 176名乘客凌晨平安抵达杭州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