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31日讯 7月30日一大早,江山市坛石镇定家坞村村民王朝成就开着一辆手扶拖拉机在村里的公路上巡视。这几天天热,他一般都是“早”出“晚”归,避开最热的时间。
王朝成的父亲王嗣高也曾在此巡视,只是王嗣高巡视时这里还是条土石路。看见路面有坑洼的地方,王嗣高就填平,这一填就是37年。
两次用做寿钱修村路
王嗣高出生在江山市坛石镇定家坞村占坞自然村,这里山路崎岖,全村几百位村民靠着一条机耕路与外界联系。村道坑坑洼洼,往往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王嗣高心里一直存着一个想法——将村道修平。
1976年,王嗣高迎来50大寿,按照农村习俗,子女们凑了钱,要给王嗣高过生日。正当子女们忙活时,王嗣高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把做寿钱用在修村路上。听了老人关于修路的梦想,子女们都同意了。
占坞自然村村路上,有一座用松木搭的桥,经日晒雨淋,松木腐烂变质,人走在上面很不安全。王嗣高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将做寿钱用在修桥上。王嗣高亲自到新叶村买来青石板。通过几天的劳作,长2.8米的青石板桥代替了松动腐烂变质的木头桥。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王嗣高农忙之余,看到村道有坑洼处,他就挥舞着锄头修修补补。
1986年,王嗣高60大寿。这一年,6个儿子已全部成家,家人再次提议给他过生日。可王嗣高仍决定把钱用在为村民修路上。这一年,王嗣高不再干农活,彻底“退休”了,从此,王嗣高成了“职业”的义务修路人。
修遍全镇15个行政村
箬笠、锄头、畚箕是王嗣高修路的三件“宝贝”。因为时间充裕,王嗣高从本村村路修到隔壁村村路,后来又延伸到全镇15个行政村。
以前修路,王嗣高总能按时回家吃饭,可随着路程越来越远,有时候,王嗣高一大早出去,晚上才回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同龄的老伴廖翠香越发担心起来。有一次,王嗣高前往数公里外的山坞填补路面,干得正起劲时,突然乌云压顶,狂风暴雨持续了几个小时,被淋成了“落汤鸡”的王嗣高傍晚才回到家。“你要是出事情了,叫我怎么办?”面对妻子的“发难”,王嗣高答应廖翠香,不管以后修路修到多晚,他都会平安归来。
王嗣高义务修路,不知弄坏了多少把锄头、畚箕,磨破了多少双解放鞋。也因为王嗣高的“义无反顾”,感染了妻子廖翠香,4年前,妻子和王嗣高用家里的7000多元积蓄,在坛石镇定家坞村岭后大岗修了一座长3.8米、宽2.8米、最高处达3.5米的凉亭,“那条路也没个遮阴的地方,造个凉亭,大家累了也可以休息下。”
热心接力棒传给儿子
王嗣高在村里是个“名人”,不仅是因为他无偿修路,更因为他有一颗关心他人的心。
双目失明的同村村民祝龙水是个单身汉。见祝龙水家缺少柴火,王嗣高每次上山砍柴,都会“故意”经过祝龙水家,分一点柴火给祝龙水。
同村的祝元松家境贫寒,有一年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已经包好了粽子,备好了猪肉等年货,祝元松的年货却没有着落,王嗣高拿出11斤糯米,送到了祝元松的手里。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每次帮助他人,王嗣高都觉得很开心,但最让他高兴的,还是自己的修路事业有了接班人。
王嗣高有6个儿子,如今有3个儿子已经超过了60岁。
2012年9月,第3个儿子王朝成在收割稻谷时,由于操作不慎,左手卷进了收割机,成了残疾人。无事可做的王朝成在王嗣高的劝说下,当起了新时期的“养路工”。
如今,王朝成每天开着手扶拖拉机,奔走在坛石集镇到定家坞村的乡村公路上。
坛石镇党委、政府考虑到王朝成的情况,每月给王朝成900元的工资作为酬劳。
“修了半辈子路,如今全镇各行政村之间都浇上了水泥路。”王嗣高说虽然自己如今成了“闲人”,不过,看着村路的变化,他打心眼里高兴。
- 黄岩复退军人消防队 义务为民救火挽回损失上百万
- 守在江边与潮水抢生命 江干有支残疾人义务喊潮队
- 脚刹手刹全失灵司机为“停车”保命 无奈硬撞修路机
- 嘉兴益弘志愿者:一群乐于奉献的义务救生员
- 日湖公园一位义务巡逻员与野泳者的9年“生死角逐”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