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日报讯7月3日,绍兴市在绍兴网推出“民情在线”网络新闻发言人平台,该平台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网民关注。
“想补交一部分社保,该怎么操作?”“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子女,如何就读初中?”“治堵可否完善交通信号的设置?”……网友提问不断更新,部门回应紧随其后。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留言、转发、评论甚至“拍砖”,发出自己的声音。绍兴市委宣传部联合有关部门,推出这一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工作方式,在网上察民意、解民忧、疏民情,赢得网民好评。
平台互动实现干群零距离
近几年来,绍兴市各级各部门“用网”意识得到了加强,打破了原有网络管理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的局面,积极整合地区和部门的网络资源,为绍兴“民情在线”平台建设奠定了工作基础,初步构建了引导与服务并举的网络舆论环境。
目前,绍兴县已经建立了“民生直通车”;诸暨打造了“政民e线”——网络问政和民生服务平台;上虞推出了“微上虞”公务微博平台;嵊州则在“民情日记”的基础上创新组建了“民情微群”;新昌建立了网络发言人平台。一个覆盖全市的协调有力、规范有序、科学有效、政民互动的舆论调控体系,已基本构建起来了,真正做到互联网技术为民所用,为我所用。
为了更好地顺应网络时代发展潮流的需要,充分发挥网络民意在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中的建设性作用,有效改进网上热点问题的回应引导方式,绍兴市面向全市公众推出了“民情在线”网络新闻发言人平台,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搭建起一个倾听民声、汇聚民智、回应民呼的舆情处置平台,聚合网络正能量,提升群众满意度。
“民情在线”主要通过在线收集、回应网民反映事项,并主动发布信息,第一时间疏导公众情绪。目前平台涵盖政策宣传、解答咨询、回应诉求、听取建议等4大项工作内容。在平台上开展工作的市级部门、公共企事业单位达88家,基本覆盖了民生相关领域。
绍兴“民情在线”平台充分实现了对网上舆情信息的实时关注,并能深入了解事态发展进程和及时回应网民关切,建立良好的沟通互信关系。另外,“民情在线”微信公众号的推出,使公众信息反映渠道更广,使用服务更为快捷。
笔者在微信关注“绍兴民情在线”后,即得到回复:“我们将倾听您的诉求,88家部门将实时受理。有事您喊话!”不少“微友”通过微信给平台留言,管理员则及时将这些微信留言转发在论坛相关版块,并将部门回复的内容发给已经添加“民情在线”微信公众号的“微友”,进一步扩展了沟通渠道。
“民情在线”的推出,找准了网上舆情处置和部门回应的契合点,实现了网络资源多层次整合。
在这之前,绍兴市有关部门,尤其是涉及民生的部门,也相继推出了为民服务的平台,主动加强了宣传,积极打造“阳光政府”的形象。但这些平台大多只是单方面推送信息,而缺少互动交流的有效手段。“民情在线”平台通过积极整合部门功能,及时反映政府工作,发布部门信息,回应民众诉求,从而顺畅网民沟通服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倾听民声积极回应不旁观
“天气这么热,大家都开空调,一到晚上8点左右就会跳闸停电。”7月5日上午11点17分,网友“小驴哥”发帖反映了绍兴县漓渚镇新建街天天晚上跳闸停电的问题。“政府部门在哪里?”帖子中,他流露出质疑和不满。
当天下午1点多,距离“小驴哥”发帖仅过去了两个小时,漓渚镇相关部门就予以回复:“由于夏季供电紧张,上述情况确有出现,现已与福全供电部门协调衔接,争取在近两三天内改造好,以保障漓渚老车路新建街居民的用电正常。”
“此事已引起供电部门高度重视。下一步,供电部门还将在该区域新增变压器,以彻底解决该问题。”用电问题是个大民生,为保证网民满意,针对网友质疑,绍兴电力局又给予进一步回复。
“态度明确,回复及时,赞一个。”“回复好快。赞一个!”政府部门的高效,引来围观网友的赞叹。“小驴哥”的情绪平复了许多:“希望能够及时解决,我先代表附近居民表示感谢。”
“‘民情在线’平台就是要把政府做的事让老百姓知道,让老百姓的诉求得到政府及时有效的回应。各部门利用好这个平台及时处置网络舆情,及时进行释疑解惑,从而树立政府形象,提升群众满意度。”绍兴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人告诉笔者。
“民情在线”平台除了建立完备的收集、处理、反馈、协调机制外,还以强有力的督查机制保障限时回复、解决,将处理流程固化下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为顺利推进“民情在线”平台的有序有效运行,绍兴市政府各部门相继成立了“民情在线”工作领导小组,并由部门“一把手”担任本单位领导小组组长,同时设立网络发言人及联络员。由绍兴市网信办负责监督,并将各部门网络平台的组织领导、办件效率、处理结果等内容纳入市级机关部门岗位目标的相关考核中。
笔者了解到,对于有重大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以及网民关注度很高的网络民意,承办单位须在收到“民情在线”办理通知后,3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引导民情;对于一般性的突发公共事件以及网民关注度较高的网络民意,承办单位在收到“民情在线”办理通知后,1个工作日内做出网络回复;对于情况较为复杂,反映内容涉及多个部门或须研究商定的网帖,承办单位收到“民情在线”办理通知后,5个工作日以内作出网络回应,最长办理时限不超过7个工作日。
部门快速及时的回复态度,也带动了更多的人到论坛上发帖、留言。笔者在“民情热线”平台上看到,民众反映的问题涉及面非常广泛,有政策咨询的,有反映问题的,也有不少关乎民生的意见和建议。
汇聚民智传递社会正能量
以前,绍兴市有关部门虽然知道老百姓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很难及时回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民情在线”平台找准网管工作的切入点,实现网民实时问政、部门实时回应、政府实时为政。
目前在平台上开展工作的88家市级部门、公共企事业单位,都已落实了各自的网络发言人成员。各部门由网络发言人负责审核“民情在线”所反映的问题,联络员负责回复,做到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发言人总人数达170多人。
《救救钟家湾立交桥下的这位流浪者》,7月18日上午9点4分,网友“昔日烦恼”在网上发出求助帖。接到“民情在线”派单后,市救助站于18日上午10点派车前往现场救助,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部门反应之快,要归功于平台内部的调度协调机制。绍兴“民情在线”要求政府部门实时回应网络舆情,第一时间疏导公众情绪,无论是网络内容的引导和网络行为的管理,还是信息审核发布和管理编辑的把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完善的人员、制度和经费的保障,是“民情在线”有效运作的前提。
网络问政,问出了民生,也问出了和谐。“民情在线”在后台设置一个同部门沟通联络的处置系统,及时将群众反映的内容选择性地派发给相关职能部门,职能部门收到系统的信息通知后,及时作出相应的回复处置,把网络舆情处置的关口前移,把问题处理在前端、控制在萌芽。
“民情在线”还与各县(市、区)网络问政平台进行对接,共享全市网络舆情管理信息,可以有效协调涉网管理部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扩大政务公开效应,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搜集和研判能力。
“目前工作中,我们政府部门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与老百姓沟通不畅的现象,政府做了大量工作老百姓却不知道,或者老百姓有些什么诉求、反映我们不了解,导致群众对政府部门有意见,满意度不高。”绍兴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民情在线’平台,就是要把政府做的事让老百姓知道,要把老百姓的诉求反馈给政府,并予以回应落实,做到‘民呼我应’、‘我为民知’,从而树立政府形象,提升群众满意度。”
截至7月31日,“民情在线”已收集并派发网上民情信息206条,有效解决民生实事问题73件,回复政策咨询65个,收到意见建议31条,处理其他类别问题37个,不少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得到了切实的解决,也化解部分社会热点问题。
县(市)链接
绍兴县:开通网络民生直通车
绍兴县以开展“网络民生直通车”活动为载体,以“引导民情、服务民生、凝聚民心”为宗旨,以“收集网络民意、回应社会关切”为重点,探索建立协调有力、规范有序、科学有效的网上舆论工作体系。
今年,绍兴县在柯桥新闻网上专门开设了“网络民生直通车”平台,网民可随时进入平台发帖,发表民意需求与评论。由县互联网新闻宣传管理中心搜索信息并派发。承办单位在收到“网络民生直通车”办件通知书后,进行网上回复。在网上回复的同时承办单位明确相关责任人进行认真办理,并以书面形式反馈办理结果。
绍兴县“网络民生直通车”运行4个月来,共派发网上舆情信息399次,有效解决了民生实事问题287件,办结率达98.6%,化解热点问题31个,回复政策咨询29个,收到意见建议52条。
诸暨市:探索舆情网格化管理
诸暨市在网络舆情工作中运用“枫桥经验”,按照属地归口原则,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
一是探索“1+3”网格化管理模式,使网络舆情“早发现”。全市共分成111个网格,目前已拥有200多名网络发言人、300名左右网络信息员。市网管中心负责把收集上来的各类舆情信息,直接派发给各镇乡(街道)、部门、企事业单位,落实具体的调查、协调、处置、网上回复等工作。
二是探索“1对1”网格化服务模式,使网络舆情“早处置”。全市网络发言人,通过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事实真相、分析事件背景,对舆情做出快速回应。
三是探索“量+质”网格化评估模式,使网络舆情“早规范”。对部门回帖数量、超时不回应的进行排名,同时引入网民回帖满意度评价机制,推动镇乡部门重视网络舆情、重视民生问题解决。
上虞市:组建网络文明志愿队
上虞市在做好日常网络舆情工作的同时,积极依靠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建机制、设载体、抓研判,有效提升了互联网宣传工作水平。
该市积极组建网络文明传播队伍,通过一系列活动、制度加以规范。在501家省、市级文明单位中,建立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小组;通过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在全市范围内物色120余位热心互联网事业的网络文明志愿者。同时,通过实行例会制度、加强日常考核,建章立制,架构网络社会文明传播体系。
该市还主动设置载体,通过网络文化节、短信“红段子”大赛、网友看上虞等活动,提高网络宣传的针对性,加强正面引领。自2010年以来,上虞市已连续4年举办“网络文化节”,吸引20多家民间网站、论坛和10余万网友的参与。
嵊州市:搭建民情微群服务台
嵊州市以网络新媒体“微群”为平台,突出“为民、透明、高效”的特点,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及时有效化解基层矛盾。
该市以腾讯微博为平台,建立乡镇(街道)“民情微群”,推进“镇、村、户”三级联动,不断扩大微群的覆盖面。乡镇(街道)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村、社区、企业干部及部分普通党员群众,纷纷加入。截至目前,全市乡镇(街道)“民情微群”已有成员4210多人。
在此基础上,该市通过明确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和信息要求,将习惯走村串乡的基层“大脚掌”同时培养成兼具鼠标点点本领的“巧手掌”。截至目前,各乡镇(街道)“民情微群”已累计发布各类信息7万多条。
为提升工作实效,该市建立健全了“登记、反馈、督查”3项制度。同时,对“进村入户、民情微群、现场办公”实行三线并行,通过“进村入户拉家常”发现问题,“民情微群晒诉求”收集民意,“下村现场办公”解难题,有效地改善了干群关系。
新昌县:统一设立网络发言人
新昌县93个部门乡镇(街道)统一设立网络发言人,在线受理网民的询问、求助、批评、投诉、意见、建议以及其他网上办事需求。截至目前,该平台主动发布政务信息6614条,共收到网民问帖6556个,回复率100%,受到了广大网民的普遍好评。
为防止问帖办理中出现拖延、推诿等不良现象,网络发言人平台对问帖反映情况进行归类,并就各类事项响应、办理回复流程和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平台采用了“三色”提示法,以提醒网络发言人按时作出处置。一是问帖在线提示功能。一旦有网民问帖,相关单位在平台首页就会相应显示为“绿色”,提醒该单位及时作出首次在线响应。二是响应超时提示功能。网络发言人必须在24小时内对网民问帖作出首次响应,一旦超时,该单位在平台首页显示为“橙色”。三是办理超期提示功能。如未按首次响应时承诺要求,办理回复网民问帖,平台首页对该单位显示“红色”警告。同时问帖反映的事项转入信访程序,由县信访局督办。
- 嘉兴边检站积极深化党内互动约谈活动
- 甲级联赛国手走进大成小学与小棋手对弈围棋
- 微信“淘志愿”火热进行 接收消息一度达到4000多条
- 春晖中学师生6月20日上午10点与航天员“天地互动”
- 天地互动,明日春晖中学有神十“太空授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