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了今年全省高温中暑病例情况。报告显示,今年高温中暑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81:1;中暑病例以30到49岁年龄组最多,有103例。
省疾控中心环境与职业卫生所专家说,诱发中暑的因素有很多,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风速过小、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等都是导致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
另外,过度疲劳、睡眠不足、营养不良、年老体弱、肥胖、尚未产生热适应等也易诱发中暑。
夏季露天作业者是最容易中暑的人群。他们从事田间劳动、建筑、装卸、搬运、环卫等工作,除受太阳直接照射作用外,还接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热量。露天作业者应配备宽边草帽、遮阳隔热帽等以防日晒,衣服尽可能减少暴露部位。
在高温环境中,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尽量穿宽松、轻便、散热好的浅色衣服。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保持充足睡眠。
同时提醒一般室内从业者,从外面很热的环境进入室温调到很低的空调房,或从空调房走到温差很大的户外时,都极易中暑,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
防中暑喝盐开水
吃含钾高的果蔬
防暑降温,饮食保健要注意什么?省疾控中心专家建议——
合理挑选夏日饮品。高温作业者单纯暴饮淡水会加重心脏、肾和胃肠道负担,甚至引起热痉挛的发生,故以含盐量0.15%-0.2%的饮料为佳,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可选用盐开水、盐汽水及盐茶等,饮品温度以10℃左右为宜。
太冰的食物会对肠胃甚至心脑血管造成强烈刺激,食物不要从冰箱里拿出来就吃。
保证蛋白质的充足供应,其中鱼、肉、蛋、奶和豆类等优质蛋白应占总摄入量的50%。夏天,胃口不好,也不能不吃荤菜。
多吃蔬菜水果,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需要量比标准高一倍,同时也应补充B族维生素。可以多吃西红柿、桃、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等。
临床上,中暑病人血钾浓度下降,建议高温作业者要注意补钾。
可吃些含钾高的水果和蔬菜,如油菜、芹菜、毛豆、土豆、紫菜、花生、橙、红枣等。
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比如苦瓜、桃子、西红柿、绿豆、黄瓜等,还可以用大蒜、姜、醋等调味品以增强食欲;健脾利湿的食物主要有冬瓜、南瓜、姜、莲藕、薏米、山药等。
如果发现大量出汗、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等先兆中暑、轻症中暑者,要马上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地方安静休息,解开衣服,喝点含盐的清凉饮料。
有头晕、呕吐或腹泻者,可服用解暑片、藿香正气水(丸)等解暑药物。呕吐、晕倒、痉挛等重症中暑者必须及时送医治疗。
同时提醒,高温季节是肠道传染病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多发季节,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严重中暑是要人命的
省疾控中心专家说,一般大家认为中暑是件小事,休息休息就会好。其实,严重的中暑是很厉害的疾病,不及时处理甚至导致死亡。
中暑分成好几种程度,从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到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表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
先兆中暑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不超过37.5℃)。如果发现先兆中暑,要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在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和盐分,症状在短时间内可消失。
轻症中暑表现:大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动作不协调等而被迫停止劳动。
轻症中暑的患者体温在38℃以上,会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症状,短暂休息后,症状会自行消失。
重症中暑表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等,或在工作中突然晕倒、痉挛,或体温在40℃以上、皮肤干燥无汗。
重症中暑又有几个类型: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这些中暑都可能导致死亡。
热射病是因为人体产热与获热超过散热,体温不断增高。表现为高热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开始时大量出汗,到后期表现为“无汗”,并会突然昏迷,肛温超过41℃。
热痉挛是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导致的。气温过高,大量出汗,引起缺水、缺盐,发生肌肉痉挛;体温多为正常,患者神志清醒。
热衰竭也叫热晕厥或热虚脱。一般认为是高温引起的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颅内供血不足。
起病比较快,先有面色苍白,头晕、头痛,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汗、皮肤湿冷,随后血压下降,出现晕厥。热衰竭多见于对热不适应及年老体弱者。(都市快报)
- 一个月不到近千名乘客中暑 1290辆出租车配备应急箱
- 浙江疾控中心高温中暑2082例 极端高温致15人死亡
- 想躲避执行装中暑法官把她送到医院 老赖装不下去了
- 中暑拉肚子是热出来的病关节痛感冒是冻出来的病
- 中暑15人死亡14人为男性 重症病例是去年同期三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