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3日讯 烈日当头,北仑璎珞村育王岭轨道交通一号线二期的工地旁,几位考古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对一座古窑遗址做回填处理。
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全长23.45公里,穿越不少古代遗址和墓葬密集分布的山前丘陵地带。
为了抢救下这些区域有可能埋藏着的宝贝,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已经在此奋战了3个月。
沿线10万平方米重要地块,几乎都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几个月下来收获不小:发掘面积700余平方米,发现了3座古代窑址和9座古代墓葬。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
五代吴越国馒头窑
璎珞村地处育王岭以东,属北仑大碶街道,这里丘陵众多,也是考古人员此次进行抢救性勘探的重点区域。
随着洛阳铲一铲铲挖下,考古人员的惊喜越来越多。
其中最重要的要属考古人员发现的3座古代窑址,俗称为馒头窑。
随着窑址慢慢地从地下显现,填土中还发现了不少砖、瓦。考古人员基本由此判定,这3座窑址应该是烧制砖瓦的窑。
昨天,记者在窑址现场看到,这三座馒头窑和现如今不少地区仍在使用的砖窑结构差不多。隐约能看出前砌的挡火墙,后面有排烟道,窑室内部有中火道和环形的火道相连。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雷少告诉记者,在窑址还出土了一些瓷器,很明显是当时窑工的生活用品。
专家根据出土文物推研判断,这3座窑址的时代应该是五代吴越国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
雷少介绍说,这是宁波地区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时代较早、用途明确的砖瓦窑。它的发现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当时的砖、瓦制造工艺和窑作技术及其制度,并对宁波地区五代时期城市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东汉夫妇同穴合葬墓
出土很讲究的铜镜和琉璃耳珰
在这次集中抢救性勘探之前,考古人员就已初步判定璎珞村一带应该布有不少古墓。
果真,这次考古人员在璎珞村地块中的四眼坑下,发现了9座古代墓葬。时代可分别定在东汉早期(公元25-75年)、东汉晚期(公元132-189年)和唐代晚期。
考古人员向记者隆重介绍了其中一座保存完好的夫妇同穴合葬墓。
雷少说,这座墓属于东汉早期,为近方形砖椁墓,墓室长3.12米,宽3.08米,深1.24米。
墓室内的木棺和人骨已经腐朽无存,不过考古人员发现了不少基本是两两成对的随葬品,计有硬陶罍、釉陶罐、泥质灰陶缻、陶罐、陶杯、铜镜、钱币、铁刀、砺石、料珠、琉璃耳珰和银戒指等共16件(组)。
记者亲眼见到了这些随葬品。琉璃耳珰和银戒指造型优雅,栩栩如生;两面铜镜的纹案清晰优美。一个美少女对镜梳妆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尽管古墓遗址已有的信息并不能考断出具体是哪户人家的墓葬。不过考古人员推测,“一定是个大户人家,琉璃耳珰和铜镜这些讲究的用品,当时一般人家是用不起的。”
而这些古墓遗址的露面,对于研究东汉早期的墓葬制度、丧葬习俗、对外贸易和手工技艺等都大有裨益。
朱塘村曾是海洋世界
至少晚唐已有人类栖息
对地层的勘探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在北仑区霞浦街道的朱塘村,考古人员就做了非常详细的地层堆积状况勘测。
考古人员发现,这里最底部是淤沙层、蚌沙层,还出土了半石化蚌壳。基本推断,这里以前很可能是海洋世界。
随后,中间的土层演变成棕褐色和红褐色土壤的堆积,不过却没有出土人工制品。这说明这里已经成陆,可是没有人类的活动踪迹。
直到上部的棕黄色土层和黄灰色土层,考古人员挖出了青瓷器和青花瓷器。
雷少介绍说,这样的地层考古勘探,基本表明至少自晚唐(约公元9世纪中叶至907年)以来人类便开始在朱塘村繁衍生息,此后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理想的居住地。
最完整馒头窑
可能会整体迁至港口博物馆
目前,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沿线抢救性考古勘探与发掘,基本已经结束。
考古人员对这次发现的重要遗存和历史信息都进行了提取和保存,部分遗址也都进行了回填。
其中,对璎珞村发现的其中一座最完整的吴越国馒头窑,考古人员最是难以割爱。
有文保人员透露,有关部门有意整体迁移这座馒头窑,计划放到落成后的港口博物馆,永久保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