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3日讯 41.2℃!昨天,绍兴市高温继续,江南水乡似乎进了烤箱。自7月1日出梅以来,绍兴市迎来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最高气温屡创新高,截至昨日8时,全市平均降水量仅44.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76.6%。全市水库水位持续下降,蔬菜萎蔫、茶树苗木枯死、部分山区人畜饮水困难……
一场极其罕见的极端高温灾害天气考验着全市人民,同时也成为摆在全市党员干部面前的一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考验。考验面前,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党员干部冲在一线,社会各界广泛行动,打响了一场战高温、抗干旱、保民生的攻坚战。
周密部署,科学应对
热浪滚滚,扑面而来。面对灾害,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作出紧急部署,打出了一系列防旱抗旱组合拳。
8月5日、9日,市委书记钱建民两次专题调研防旱抗旱工作,先后实地了解市区蔬菜基地、稽东千年香榧林和王坛镇新联村抗旱工作,强调要把防旱抗旱作为当前一项突出任务,深入基层帮助群众,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全力以赴、千方百计保民生、保生产,最大限度降低高温干旱造成的损失。各级干部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良好作风战高温、抗干旱,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8月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俞志宏主持召开市政府第二十五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当前防旱抗旱工作。9日,他赴宋六陵水厂调研高温季节供水情况,强调要充分认识当前防旱抗旱形势的严峻性,把用水安全放在防旱抗旱工作首位,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在11日的全市防旱抗旱工作视频会议上,他再次就抗旱工作作出部署。
7月25日,市政府下发《关于切实做好高温天气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从关注民生、维护稳定和发展大局的高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迅速落实各项应对措施,切实解决好高温天气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困难和问题。
8月9日,市委、市政府专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当前防旱抗旱工作,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市防指连续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当前防旱抗旱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组织指导、切实加强用水管理,积极开源节流,及时调处用水矛盾。
根据旱情形势,市防指昨日上午已将抗旱应急响应等级从Ⅳ级提升至Ⅲ级。各地加强用水管理,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全力做好抗旱减灾工作。
以人为本,全面应战
旱情告急。哪里灾情最严重,哪里群众最需要,哪里就有各级党员干部的身影。越是在困难面前,越要用过硬的作风克难攻坚、狠抓落实。
灾情就是命令。各地干部群众紧急行动起来,投入到抗旱救灾的行动中来。
对于市水利局纪委书记周江峰来说,昨天,是他病后重新上班的第一天。
但来不及“缓冲”,他就走到抗旱救灾的第一线——前往越城区检查指导防旱抗旱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根据天气预报,昨天市区的最高气温已有所下降,但太阳依然毒辣。下午4点多,周江峰在几名工作人员陪同下,径直来到越城区农林水利局。
“唷,周书记怎么来了,几时出院的?”
“上周六。医院里呆得没味道,所以早点出来了。”周江峰俏皮地说。
其实,因为刚结束化疗,他的一只手臂还带着针头。
“今天来,一是通报一下昨天全市防旱抗旱视频会议以及今天局党组会议的精神,二是就怎样科学地做好下一步抗旱工作做些交流。”在区农林水利局一间狭小的会议室一坐下,带病上岗的周江峰边说边看着该局人员递上来的抗旱材料,并对下一阶段的抗旱工作作了研究。
和周江峰一样,各级干部在酷暑旱情面前,都率先垂范,战斗在抗旱一线。
在此次干旱天气中,嵊州市黄泽镇灵溪村大洋自然村受到较大影响。一个星期以来,镇干部田庆云等人坚持每天往灵溪村送水,每天送水两次,保证每家农户每天100斤生活用水。“村子比较分散,村里设置4个取水点,对老弱病残的,镇、村干部送水上门。”田庆云说。
目前,全镇多个村庄面临缺水,全镇59座山塘水库,15座已干涸见底。针对罕见高温热浪,该镇及时通过民情微群和农民信箱等向广大农民发布旱情预警信息,并及时筹集资金购买抗旱设备。截至目前,全镇农户已购买500多台抗旱水泵。台湾商人高正贤在黄泽镇投资建设有2000亩银杏基地,干旱来袭,黄泽镇政府紧急购买三套抗旱设备,调来一台消防车,组织30人的青年抗旱突击队,赶赴山上的银杏基地,进行抗旱浇水。对此,高正贤感动不已。
营口村大湾里自然村海拔400多米,这里目前还生活着40多口人,且多为老年人。旱情不断发展,镇水利站站长唐成根十分牵挂村里的乡亲。6日下午2点多,顶着40℃以上的高温,老唐直奔大湾里自然村查看村民生活用水情况。来到村里,只见几处溪流小塘已基本干涸,村民靠仅有的一处小塘来维持生活。“请大家放心,一定保证你们的生活用水,明天就给你们送水上来。”老唐对村民恳切地说,随后与村干部商定了送水时间与方式。第二天一大早,装着2大桶约5吨的干净自来水送到了大湾里,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连续高温干旱天气,使新昌县小将镇里东村村民生活饮水出现困难。里东村有村民约900人,常年靠本村格公坑水库提供饮用水,并在山上兴建过滤池蓄水,可为村里提供60%的饮用水。今年高温干旱灾情严重,眼看着蓄水池的水一点一点减少,该村又投入约两万元新建了一个10立方米的过滤池。“在里东村,这样的过滤池一共有3个,可蓄水80立方米,对缓解用水紧张起到了巨大作用。”村负责人介绍说。
据市防指统计,截至昨日10时,我市共投入抗旱人数35.20万人,抗旱浇灌面积63.16万亩,临时解决人口饮水困难11.44万人。
传递温暖,守望互助
合力战高温,互助见真情。在高温肆虐的日子里,我市各界群众相守相助,心手相连,向那些高温下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
从8月1日起,我市充分挖掘市区公共空间资源,免费向居住条件差的困难群众、外来务工人员等,开放市政府会议中心等一批避暑纳凉点。作为市委、市政府议事决策的重要场所,市政府机关会议中心第一次向市民免费开放纳凉避暑。
来自河南的环卫工人董彩凤做梦也想不到,绍兴会把市级机关会议中心让给他们住。“原先我住的地方没有空调,屋里温度起码50℃,我已经中暑进过一次医院了。”正在暑热难熬之时,他和老公还有4名老乡搬到这里。“这里有7台空调,有热水、一次性纸杯、消暑药。绍兴这座城市真好。”
据统计,截至昨天上午8点,市级机关会议中心已接待纳凉人数403人次,接待住宿295人次。
高温下,市区每天仍有600多名环卫工人奋战在清扫一线。在市文明办的倡议下,市区主要街道沿线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银行纷纷响应,共设立150余处环卫工人“爱心避暑点”,让他们可随时休息、喝水、乘凉。
党委政府的避暑惠民之举,暖了环卫工人的心。而在基层,很多类似的正能量在不断释放。
最近的一个晚上,在诸暨打工的河南人代国强和表兄孙明德,打开了诸暨淀塘畈休闲农庄8053号房间的门。当天,他们可以不用睡在热如蒸笼的出租房里,农庄为他们提供免费空调房和干净的床铺。农庄老板叫蔡文光。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蔡文光做了一个决定,腾出农庄里的50多间客房,邀请露天作业的外来建设者,凭单位开具的工作证明和本人有效身份证,到农庄免费入住空调房。“我只不过是少赚些钱,但能帮助这些外来建设者安然度过酷暑。”他说。
“我会永远记住这个夏天,记住这段难忘而可贵的经历,记住充满人情味的第二故乡。”一位外来民工,如此表达对诸暨的感激。
在广大建筑工地和工厂车间,一系列安全生产措施也正在落实。眼下,我市不少建筑工地都执行了作息时间调整,减轻户外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所有施工现场都保证有充足的茶水、干菜汤和防暑药品等,一些工地还给员工集体宿舍增设电扇、空调等设施。为降低养护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公路清扫的效率和质量,全市各级公路部门逐年筹资配置公路清扫车,实现机械化清扫,切实减轻养护工人的劳动强度。
高温干旱还将继续“烤”验,全市上下的抗旱战斗还在持续……
- 连续高温 今天开始杭州能不能告别40℃?
- 烈日炎炎 玉米枇杷都枯死了热带植物火龙果也蔫了
- 受高温影响 公共自行车日租还量下跌两成以上
- 张鸿铭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交警城管环卫工作人员
- 杭城市委书记赴城区检查指导防旱抗旱工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