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5日讯 有关庆丰新村学区调整,家长一直呼声很高。杭州市人大代表雷群芳了解之后,在人大会议上多次提交议案:《关于将浙大附小学区应扩大至庆丰新村的建议》(编号:西88)。
得到西湖区政府的回复是:因牵涉到的人群庞大,“存在困难”。
记者经过调查,再细读这份《复函》,对“存在困难”进行了了解。
教育部门测算人数
与事实出入太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向记者提供了这份名为《关于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西88号建议的复函》(以下简称《复函》),《复函》分四部分:一、基本情况;二、所做工作;三、存在困难;四:下一步工作。
《复函》说,据我区教育部门测算,庆丰新村将产生433个小学生(每百户产生22个小学生),每个年级学生在74人左右,浙大附小无法容纳。
而庆丰社区自己统计过近三年户籍资料,全社区每年产生的小学生只有30名左右。74人与30人,有将近1.5一倍的误差。
庆丰社区书记俞亮,对西湖区的这份“回复”有印象。433个小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呢?他说教育部门是按小学阶段,每百户将产生22位小学生这个指标计算出来的。
俞亮分析,出现这样大误差的原因,与社区人口老龄化有关。但家长却觉得,这与有关部门的调查,没有跟上时代、方法陈旧有关。
《复函》里还提到调整学区的另一个困难:
极易造成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目前,浙大附小北面绿园小区的小学学区系保俶塔实验学校,也提出要把学区调整到浙大附小。故关联度很高,学区如调整,就全部需要调整,条件更不允许,浙大附小更无法容纳。同时,古荡一小学区内的生源一直来比较少,庆丰新村一旦划出,古荡一小的生源将严重不足,造成全区教育资源分配失衡。
这一点是家长纷纷要求调整学区,教育部门始终没有相应调整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学区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牵涉到的人群庞大,尤其是优质学校,调入谁都愿意,调出谁都不肯。
规划建造配套小学
为何至今未落实
记者在庆丰社区了解到,调整学区,年年有人大代表提议案。继雷群芳代表前年提出后,浙大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陈越,去年也有提交。西湖区教育局在今年上半年,到浙大开了一个小型现场会,口头回复:调整到浙大附小不行,如果西湖小学有空额,可以解决社区新小学生入学。
参加了这次现场会的,有十来位学生家长。家长鲁蒙(化名)回忆,现场有庆丰社区书记俞亮参加,人大代表参加,还有家长代表10来位,现场回复议案的是西湖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陈为民。
陈为民说,庆丰新村的学区划分,是历史遗留问题。庆丰新村原属古荡镇范围,其对应学区是庆丰新村内的古荡桥小学,1999年古荡桥小学并入新建的古荡一小,庆丰新村便成为古荡一小的学区。庆丰新村在西溪路北侧,属于古荡一小教育服务区的边缘地带。居民要求调整小学学区的愿望由来已久,这里的孩子上学确实存在着相对不太便利的状况。为此,教育部门也多次向市教育部门请示,要求在黄龙体育中心地块或古荡桥附近建造一所配套小学,以方便附近的学生上学,但因用地缺乏等问题,至今未获同意。
《复函》还强调,义务教育的就近入学并不是“最近入学”的概念,就近是相对的,每个教育服务区总有边缘区域。
人大代表年年提议案,虽然没有让庆丰新村学区获得调整,但也获得了一些变通方案:庆丰新村户籍的小学毕业生,已连续六年获得调剂,满足入读十五中的愿望。今年小学调整的变通办法,就是调剂到西湖小学。
记者这两天一直在联系西湖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始终没有获得相应的回应。
“我们知道,学区调整等改革,会触动很多利益,会需要很多协调,作为普通人,我们只希望教育部门能在解决入学问题时,做到相对公平。”刘慧说,期待有一天,学区调整等政策,不用通过人大代表议案,教育部门对普通家长疑问也能及时回应,让信息更公开、更透明,也让政策更公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