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3日讯 早就听闻浙江宁海县桑洲镇坑口村村民王兆尚家里订了一份国家电网报,一个石匠怎么爱上了国家电网报?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8月22日,笔者冒着瓢泼大雨来到了坑口村,见到了对国家电网情有独钟的王兆尚。
眼中的王兆尚显得很年轻,完全不象50岁的农村石匠,二间四层半的新楼,装饰得象五星级的宾馆,宽敞明亮的客厅,名牌的组合沙发,55英寸的液晶电视,无不显示着家里的时尚和富裕。笔者踏进客厅时,王兆尚正在一字不落地看着国家电网报,看到笔者的到来,王兆尚连忙放下报纸,端上葡萄、雪梨、苹果等时令水果,一杯望海绿茶更是清香诱人。笔者打开采访本就开门见山:“王大哥,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订阅国家电网报的?”“喔,大约是2010年吧。”“怎么想到看起国家电网报呢?”“这说来话长了,自从2008年坑口村农村电气化建设后,我家的生活就日新月异,日子过得木佬佬好,2009年,家里告别了破旧的老木屋,搬进了现在住的新楼房,我也从石匠转行办起了花木场,开发了200亩的桃园,这一切,多亏新农村电气化带来的福音。俗话说,出门看天气,创业看电力,要想发家致富,国家电网的政策、发展规划、工作动态咱必须天天看,这对老百姓帮助可大了,所以在2010年,我就委托国家宁波宁海供电公司桑洲供电服务站的师傅帮我订阅了一份国家电网报”。
“你每期必看吗?”
“看,只要国家电网报,一到家,我可以不吃饭,不睡觉,每版都必须看完。”
“内容好看吗?”
“内容太好了,有政府对电网发展的规划,有国家电网的扶农政策,有电网建设的工程进展,有电网职工服务的故事,看了以后都舍不得放下报纸。”
“看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吗?”
“有,在报纸上看到国家电网对居民家庭光伏发电有扶持,我也准备在自家屋顶上开发光伏发电,申请报告也打印好了。”
说到这里,王兆尚拿出一叠国家电网报,讲述了他订阅前的一段故事……
七十年代一盏洋油灯你抢我夺
1973年,我9岁,在村小学读书,那时候的日子不是苦,而是很苦,一家兄弟姐妹四人,靠父母在生产队的一天17分工分过日子,一年到底没工钿还要倒贴粮食钿,早上、晚上吃得是番薯干粥,有时候是黑麦张(注:黑粉制作的麦糕)和南瓜和着吃,中午端上几个白麦张(白粉的麦糕),兄弟几个是你抢我夺,常常被父亲往头上敲筷子。说到这里,王兆尚的眼睛有点湿湿的,笔者忙递上一支烟,吐了一口长长的烟圈,王兆尚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当时的坑口村还没有电,家里靠点洋油灯照明,晚上写作业时,头上的头发总要被烧焦一撮,但兄弟几个还是抢着把洋油灯拉到自己的桌前,有时争得面红耳赤,闹得父母亲只好再买一盏洋油灯供我们写作业,可一到八九点就要吹掉,怕浪费洋油。王兆尚说,那时候烧饭需要柴,他每天上午、下午放学的几个小时间隙,都要去山上砍柴,至今手上、脚背都留下了砍伤的疤痕。
“没有电的日子,真是太可怕了。”王兆尚长喘一口气道。
八九十年代 5元电费也嫌贵
八十年代初,坑口村接上了大电网,可用电仍然是“海底捞月”,王兆尚告诉笔者,接上电后,村民高兴得又放鞭炮又唱大戏,但因为穷家不富,许多村民的电费都在2——3元之间,我家兄弟姐妹多,每月电费也在5元之间,因嫌贵,每天只在吃晚饭时开半个小时左右的电灯,晚上八九点钟就上床睡觉了。
九十年代,我当石匠后,工钿大约是50元一天,每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可仍然不敢大手大脚用电,家里的灯泡也只有15瓦,不象现在这么明亮,而是红彤彤的。王兆尚说,当时我也算是村里的富翁了,却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器,仅有的是一台上海牌收音机,也只有客人来时收听一下,平时都是摆设。
“有了电,没钱用,也是一种痛苦”。王兆尚这样道。
21世纪每月电费300元
“如今的日子,是糖上加蜜,越来越甜了。”王兆尚给笔者添了一杯茶,脸上也露出了笑脸。随着王兆尚带着笔者来到了他的红豆杉基地,这是一块有15亩左右的山地,近2米高的红豆杉郁郁葱葱,长得都有30公分的直径。王兆尚兴奋地告诉笔者,每株红豆杉价格都在2000元以上,收入在100万元上下,这点收入还不算多,我还有200亩水蜜桃基地呢。
“恭喜王大哥,你可算是富裕农民了。”笔者叩手道。
“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离不开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王兆尚边领笔者回家边告诉笔者。2008年,宁海供电公司投入80多万元资金,对坑口村进行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村里的用电质量好了,电费实行了城乡同网同价,我的心就活了,终于抛掉20多年的石匠活,承包山林种上了红豆杉,每年的收入不少于10万元,也建起了二间四层半的楼房。
王兆尚对笔者道:新农村电气化后,村里的变化可大了,连续有五六村民办起了橡胶厂、模具厂和家俱厂,可用电又开始紧张了,2011年宁海供电公司又投入40万元,对坑口进行了电网升级改造,先后安装了二台250千伏、200千伏的变压器,电力终于给农村提供了发展的动力。随后,我又开发了200亩的水蜜桃基地,今年的收入不差于30万元。
“现在有钱了,用电不用缩手缩脚了吧”笔者笑着问。
“那是,我现在每月的电费都在300元左右,不心疼了。”王兆尚答着笑。
王兆尚告诉笔者,他家里现在是电器齐全,光空调就有四台,自己夫妻俩一台,大女儿一台,儿子一台,客厅还是3匹的空调,夏天是从早看到晚,很吝啬的老婆都大手大脚了。
“记者同志,我现在告诉你一个秘密,什么要订阅国家电网报呢?”王兆尚拿出国家电网大力开展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我每天都很关注,因为他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所以我就于2010年开始了订阅,做到每期必读,从中我找出适应自己创业的发展方向。
“你可能是中国农民第一个订阅国家电网报的人,不简单”。笔者肃然起敬。
“我热爱国家电网,因为他是农村、农民脱贫致富的桥梁,有了电,农民才能彻底富起来,只要国家电网报发行一天,我就要读一天。”王兆尚坚定道。
从王兆尚的采访中,我真正听懂了一个石匠和国家电网报的故事。
- 宁海供电公司“问诊”行风 进企业开展“回访制”
- 宁海供电党员服务队“爱心大篷车”开进农村送服务
- 宁海县人大代表肯定电网实事工程建设有成效
- 宁海供电公司“三军齐动”构筑防汛防台钢铁防线
- 宁海供电公司助农抗旱增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