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名片
郑永明,1965年6月出生,1981年12月参加工作,现在是一名临安市昌化公路段的机械维修工。
在昌化的采访过程中,并没有能够和郑永明本人对话,因为他此时已经身患重病,刚刚接受完化疗的身体十分虚弱,无法接受采访。从1981年开始,他已经在昌化公路段做了三十多年的机械维修工,哪怕他现在躺着病榻上,每周接受化疗的时候,总还心心念念记着自己是一名公路养护工。
工友们的主心骨昌化公路的“定海神针”
在昌化公路段,与其他养护工不同的是,郑永明担任的是机械设备的维修保障工作,每次应急抢险,他总是和他的设备仪器奋战在第一线,平时,他也为一项项养护技术、一套套养护设备的使用提供最专业的后勤保障。
工友黄师傅说:“他是个工作特积极,责任心特强的人。以前有次修小拌和机,他一弄弄到晚上两三点,饭都不吃,他就是这样,什么事情不做好的话,就钻进去不出来。”
黄师傅还说:“我们设备开上路,电路出了什么问题,只要打个电话给他,他三言两语就能给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什么麻烦都解决了。”
郑永明今年48岁了,作为最早进公路段的维修工人,他不但工龄长,经验丰富,更难得的是每项新设备到来,他总是第一个接手。从早年的手扶拖拉机到现在的铣刨机、贝雷刚架桥等专业设备,他一直在专研。坚持学习,克服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关。
2005年6月,当沥青拌合楼设备进入昌化公路段的时候,郑永明连续两周吃住都留在拌合楼,在厂家技术人员身边学习询问。当时拌合楼的燃烧有瑕疵,沥青料容易破损,他通过自己的钻研,找到了问题所在,并提出了技改方案,让厂方的技术代表也为之惊叹。
黄师傅说:“他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他在就感觉很安心,就像定海神针一样,扎在这里,我们就有人可以问,可以解决。”
同事之间的良师益友妻子面前的浪漫丈夫
技术突出,工作负责的郑永明,平日里却并不是一个只知闷头工作的人,他性格随和,特别愿意帮助别人,新来的同事们有什么问题也都习惯性地向他请教。工友陈师傅告诉记者,他们段里“技术课堂”,一直都是由他去教学的,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基本故障问题向新来的同事教学,他就像一本走动的“活字典”,新来的同事们要是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麻烦,也都会自动去找他,他不仅是大家的好同事,更是大家技术上的好老师。
“他跟同事们都相处得特别好,平时工作辛苦了,还让我多带些水果分给大家。”郑永明的妻子也这样告诉记者,现在在家里照顾丈夫的她,脸上还带着一丝疲惫。
她说:“这几年永明的工作越来越辛苦,特别是09年昌文线改建工程的时候,他没日没夜地工作,一干就是三个月,后来人一下瘦了好多好多。”
她说:“平时他工作一忙,回家太晚的时候,觉得没陪我们,就会带些夜宵呀,小东西呀回来给我们,看我们开心。每到我的生日,结婚纪念日,总会记得送我花。”
她还说:“他每次在家跟我聊工作,要是完成了一个很复杂的工作任务,或者是解决了一个难题,就会特别高兴,说的我也跟着高兴。”
如今身在病床心却仍旧牵挂公路
去年9月份,郑永明的身体不适状况开始加重,到了春节前,他已经住进了医院进行检查,而这段时间,正是年前冰雪天气最恶劣的时候。除雪保畅工作迫在眉睫,躺在病床上的郑永明仍然时时牵挂着同事们的工作,在听说专业除雪设备发生故障之后,他不顾病情,出了医院,早上五点多就来和同事们并肩作战,将所有的设备一一修检好。大年三十,郑永明和全体昌化段的公路人一样,他带着全省第一台专业除雪设备——除雪王,已经连续工作了20多小时,在下午2点多忙完了除雪保畅通之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过年。
在这之后不久,不幸降临到这位可敬的养护工身上,他被确诊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住进了医院专心接受治疗之后,他还放心不下自己照顾了多年的设备,也放不下一起工作的工友同事。他叮嘱同事们:“遇到什么问题不明白的,就给我打电话。”大家却都告诉他,你快点好起来,回到我们的队伍里,以后就不用你辛苦动手了,你指挥指挥就好。
三十多年的默默奉献,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机械设备离不开他,工友同事离不开他,昌化公路也离不开他,他就像铺路石,实实在在,甘当绿叶。而现在,所有人都盼望着他养好身体,恢复健康,回到昌化公路,继续当一根“定海神针”。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