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道三际线是遂昌西部10余万群众通往山外世界的必经之路。2010年,全长37.5公里的三际线全线建成通车。在创建过程中,遵循“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将50省道大中修工程开挖的水泥破板用于三际线挡墙的加固、升高,土地节约2400平方米,节省弃渣场征地补偿等费用近38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打造一条“民心路”为目标,共漆画各种标线15860平方米,增设示警桩、道口桩405根,现在的三际线变得更加平坦、宽畅、安全了。同时,在沿线的古院、小忠等过村路段的开阔空地建设绿化景观点、休息健身平台12处、园路800多平方米,绿化21100平方米,并设置了石亭、石凳等,供行人休憩。还对全线行道树进行了补植、更新,补种桂花、木芙蓉、紫薇、夹竹桃等开花植物,形成了一条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大道。
蜿蜒飘逸的生态长廊
---遂昌县三际线农村文明公路
“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这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在遂昌任知县时写下的遂昌印象。地处钱瓯之源的遂昌,素有“金山林海,仙县遂昌”之美誉。这里山川秀美,林海氤氲,生态环境优越;这里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县道三际线是遂昌西部10余万群众通往山外世界的必经之路,它不仅是连接南尖岩、神龙谷、千佛山三个4A景区和湖山温泉度假区、王村口红色旅游地的通景公路,更是带动欠发达山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发展之路。2010年遂昌公路局以“打造五型公路,服务休闲旅游名城建设”为目标,以“服务民生、服务社会、服务经济”为宗旨,以“因地制宜、崇尚节约、务求实效”为原则,用公路人的勤劳和智慧,通过6个多月的精心创建,使三际线37.5公里公路的面貌实现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华丽转身。现如今,三际线犹如一条蜿蜒飘逸的生态长廊,沿途溪水汩汩,芳草依依,香樟如盖,翠竹绵绵,路面宽敞整洁,设施规范齐全,真正实现了“畅、安、舒、绿、美、谐”,成为集地方特色、地域风情、行业文明、公路文化为一体的农村文明公路。她在创建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色:
一、 以资源节约为核心,打造“生态路”。
该县公路有近80%为水泥混凝土路面,2010年路面大中修工程挖除的混凝土破板就有近1.8万平方米,如作为建筑垃圾废弃将引发许多问题。一是污染环境,由于混凝土材料属于无机材料、耐久性较好,这种垃圾不会象有机物一样自然分解,因此这种对环境的污染将是永久性的;二是占用土地,大量的废弃混凝土破板需要场地堆放,这将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三是浪费资金,废弃物运输、堆放场地征用补偿均需大量费用。为此,该局遵循“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创建理念,通过部门协调,及时调整相关工程施工计划,将50省道大中修工程开挖的水泥破板用于三际线挡墙的加固、升高,共利用破板4400多立方米。不仅可减少弃渣场、采石场土地浪费近2400平方米,节省弃渣场征地补偿、废弃物运输、开采片石等费用近38万元,还消除了废弃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永久性污染,减少了采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能节约资源消耗,杜绝可再生利用资源的流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30吨,防止其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避免了社会资源的浪费,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二、 以崇尚节约为原则,打造“务实路”。
由于三际线农村文明公路创建没有纳入上级计划,无专项资金,而该县又是欠发达山区,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落实难度大,故创建资金缺口很大。为此,该局在创建之初就确立了“因地制宜、崇尚节约、务求实效”的原则,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处处精打细算。为使有限的资金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他们不仅对路面大中修、绿化、景观等数量较大的工程项目严格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标,择优选定施工单位,而且还对墙体标语、户外广告牌、路政宣传牌的制作、安装等小额工程也采用询价的方式确定承包人。既节省了工程投资,又达到打造“阳光型”公路的要求。同时坚持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好高骛远,不追求华丽。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和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做到精打细算、能省即省。如在土路肩绿化中,他们采用自购草种由养护道工带队雇请民工播种的方式,共植草32000余平方米,仅投入经费4.8万元,节约资金15.1万元(按中标价6.22元/平方米计算需19.9万元)。
三、 以提升品质为重点,打造“民心路”。
根据创建路段的实际情况,该局大力开展了以治理路面病害、提高通行能力、保障行车安全、改善出行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为目的的路面大中修工程。创建期间,共完成路基挡墙加高加固7500立方米,硬化路肩63000平方米,修复破板及加宽路面6200平方米,填筑路基4700立方米,整治平交路口5处。并对路面标线按规范要求进行重新漆画,在穿村镇路段增设了人行横道线和震荡标线,更换、完善了公路标志。共漆画各种标线15860平方米,增设示警桩、道口桩405根。现在的三际线变得更加平坦、宽畅、安全、漂亮了,服务功能得到显著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毛竹产业、茶产业和农家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三际线沿线的大柘镇大田村,平坦整洁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依托良好的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大田村农家乐迅猛发展,仅在2010年,全村新增农家乐27家,仅十一期间全村旅游收入达到55.7万元。10月底,全省农家乐现场会在遂昌召开,大田农家乐成了实地考察的一个亮点,上至省领导,下至普通百姓,赞声一片。三际线成了名符其实的惠民、便民、利民的“民心路”。
四、 以互利共盈为抓手,同创“和谐路”。
针对沿线穿村路段存在的马路市场占道经营,违法搭建,乱堆乱放,破旧棚屋、猪圈、厕所有碍观瞻等“脏、乱、差”现象。以及部分公路用地被村民侵占,随意堆放废物、种植作物和设置非公路标牌,路产路权未能有效保护的实际情况。该局以互利共盈,共创、共建、共享为出发点。一方面加强协调沟通,组织沿线乡镇及村两委领导前往景宁县参观考察,亲身感受文明公路创建成果。召开村民恳谈会,充分了解和听取沿线村民的要求、建议,为其解决一些实实在在、力所能及的问题,提高群众对文明创建工作的支持和参与度。另一方面结合“微笑遂昌、洁净乡村”活动,开展了以拆除违章建筑、破旧猪圈厕所、非公路标牌和整治沿线乱堆乱放为重点的全面清障整治工作。创建期间,共拆除违章建筑300余平方米,清除堆积物5500余立方米,清除路肩种植物3000余株,收回公路用地11900余平方米。不仅如此,在沿线的大柘镇政府及石练镇姚埠村、下街村、三仁乡小忠村还自发提供公路边土地10000余平方米,用于公路绿化或共建景观点,使村庄面貌和道路面貌都焕然一新,成为了此次和谐共建的最好典范。
五、 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建设“景观路”。
该局根据遂昌地方文化特色,融入汤公文化、好川文化、茶文化、旅游文化、廉政文化等元素,进行丰富多彩的公路文化宣传。在沿线的挡墙上制作精美的墙体宣传标语,在隧道进出口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牌,在景观亭上雕刻楹联,在穿村镇路段设置特色路政宣传牌。有效地将沿线人文景观、风土人情、自然景观与文明公路融为一体,内涵丰富,特色鲜明。
作为一条通景公路,沿线绿化景观建设对于提升公路的品位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该局共投入140多万元,在沿线的古院、小忠、大柘、姚埠、石练等过村路段的开阔空地建设绿化景观点,修建休息健身平台12处、园路800多平方米,绿化21100平方米,共种植草皮18300平方米,栽植色带600平方米,栽植观赏花木6300多株,并设置了石亭、石凳等,供行人休憩,路人观赏。同时,对全线行道树进行了补植、更新,补种桂花、木芙蓉、紫薇、夹竹桃等开花植物,形成了一条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大道。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