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已投入运营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大桥设计充分吸收江浙一带的吴越文化的养分,设计师借助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打造出集交通、观光于一体的世界级工程。大桥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建设,2007年6月26日贯通,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运行,工程质量等级优良,竣工验收质量评分97.02,为目前我国桥梁工程质量鉴定最高分。
杭州湾跨海大桥整个建筑以白色和蓝色为主,形似展翅的雄鹰,又如巨手托起的珍珠,象征着沪杭甬三角区的经济犹如大鹏展翅,越飞越高。大桥行车环境宜人,特别是1.3万余套路灯好似串串珍珠撒落潮头,点缀着这座世界级的跨海大桥,在提供明亮的通车环境同时,也映衬着大桥的雄伟英姿。为了防止司机在行驶过程中产生视觉疲劳,增加安全系数,大桥从南至北护栏被涂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从远处的水面上看过来,整座大桥就仿佛一条卧在海上的“七彩长虹”,给司乘人员以“车在桥上行,人在画中游”的良好感受。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已投入运营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大桥设计充分吸收江浙一带的吴越文化的养分,设计师借助西湖苏堤“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打造出集交通、观光于一体的世界级工程。大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北航道桥为主跨448米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航道桥为主跨318米的A型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海中平台作为海上救援平台是大桥的“点睛之笔”,整个建筑以白色和蓝色为主,形似展翅的雄鹰,又如巨手托起的珍珠,象征着沪杭甬三角区的经济犹如大鹏展翅,越飞越高。
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域之一,潮差大、流速快,乍浦有记载的最大潮差为7.57m,桥轴线附近2001年实测最大流速为4.25m/s;海水、海风腐蚀性极强,海水盐度平均为23.5‰,对结构耐久性影响极大;海域多台风、大风、暴雨、大雾、团雾、冰冻等恶劣天气。
大桥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建设,2007年6月26日贯通,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运行,2011年7月份顺利通过了交通运输部组织的竣工验收,并以总分97.14分的优良成绩通过验收,为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建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经过对大桥结构、交通工程、桥面铺装等全面系统检查,竣工验收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工程质量等级优良,竣工验收质量评分97.02,为目前我国桥梁工程质量鉴定最高分。大桥的建设任务已圆满完成,在试运营期间顺利地完成了“一流大桥”的建养转型,阶段性实现了“一流大桥、一流养护”的目标。冯正霖副部长和王建满副省长都给出了高度评价,并希望大桥要进一步总结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经验,“严格监管,科学养护,加强检测,优质服务”,把大桥建设成为行业文明的示范窗口。
目前,大桥结构安全、设施齐全、路面整洁,标识、标线完好,配套设施设备运行正常,各类档案资料完整,总体通行顺畅,路况稳定,连续5年获得浙江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考核第一名;大桥行车环境宜人,特别是1.3万余套路灯好似串串珍珠撒落潮头,点缀着这座世界级的跨海大桥,在提供明亮的通车环境同时,也映衬着大桥的雄伟英姿;为了防止司机在行驶过程中产生视觉疲劳,增加安全系数,大桥从南至北护栏被涂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从远处的水面上看过来,整座大桥就仿佛一条卧在海上的“七彩长虹”,给司乘人员以“车在桥上行,人在画中游”的良好感受。
根据《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由国家道路及桥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中交公路设计院有限公司完成的4期《杭州湾跨海大桥综合检测评估报告》评估结论为:北航道桥、南航道桥、中引桥、南引桥及北引桥分别进行评分,均评定为一类桥,大桥整体综合评定为一类桥梁。
自大桥开通之日起至2013年4月30日,通行车辆已突破5000万辆大关(达到5229.95万辆),实现通行费收入56.24亿元。截止2013年4月30日,监控中心统计交通事故2155起,万车事故率仅0.40026,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交通事故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低于省内其他高速公路的平均水平,大桥总体通行情况良好。
大桥服务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理念,牢固树立为大桥安全畅通服务的思想,以开展“文明公路”和“四改八提升”星级文明服务区创建活动为抓手,确保服务区安全、和谐经营,不断满足广大旅客需求。2012年底,通过省厅验收考评,大桥南、北服务区双双获得首批全省高速公路“三星”级文明服务区光荣称号。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