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网络诊疗”,这个逐渐热门的词汇最近陷入了争议。
有媒体披露,相关研究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超过2000款的移动医疗应用出现在智能手机上。通过这些应用,患者可以“足不出户”挂号、问诊和咨询。与此同时,亦有专家直言不讳,“网络诊疗”的误诊率高达99%!
各式各样的“网络诊疗”靠谱吗?它们是否会成为某些人的牟利工具?为此,记者采访了省卫生厅医政处的相关负责人、网络医生,并且调查了部分民营在线医院。
“热心”的在线医院
和不少患者开始网络诊疗的途径一样,记者打开某知名搜索引擎网站,键入“网上看病”四个字,首先跳入视线的是某家标榜排名第一的民营医院。在网页的正中间和右上方,分别出现了两位名医的咨询窗口,记者顺势点入,开始咨询。
这名医生简单询问相关症状和病史后,便推荐记者到他所在的民营医院接受检查,并且“贴心”地提醒记者如果网上预约可以享受10项相关方面的免费检查。不仅如此,他还详细介绍了医院的门诊时间和附近的公交线路,还给记者预约到了免费就诊号。
似乎一切都很顺利,但这些没有挂着等级的民营医院,医疗水平如何呢?
记者继续向这名医生咨询,问及该院的医疗水平和可靠程度,他非常自信地称该医院是专科医院,没有等级之分,所以并没有挂上“三甲医院”的牌子,并且在聊天中再三建议记者先去医院门诊。
在另外一家主治肠胃疾病的“三级甲等”民营医院,一名接受网络咨询的医生告诉记者,该院有一位消化内科专家是中华医学会会员,全国十佳肠胃专家。但是,这名专家的资质记者难以查证……
在自称第一的民营医院,这些医生如何能够兼顾门诊和时时网络坐诊,对此记者亦没有找到答案。
“无情”的网络医生
和这些民营医院医生长期“坐诊”网络医院不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朱越锋几乎无暇顾及自己注册的多家正规网络医疗机构。“太忙了,往往只在乘坐电梯的间隙回复私信。”
2011年,朱越锋从德国留学归国,恰逢“网络诊疗”开始兴起的年份。受到几家公益性医疗机构的邀请,他成为了“好大夫”网站、“春雨手机诊所”和“阿亮医生”的网络医生。但由于平日工作繁忙,他坦言自己注册后很少有时间现身“网络诊室”。
对朱越锋而言,微博是更方便的工具。记者点开新浪微博朱越锋实名注册的页面,他以“邵逸夫医院普外血管外科医生”的身份实名注册,目前有4000多粉丝。和民营医院医生的“自吹自擂”不同,页面上并没有过多的关于行医资格的介绍。
“主要目的是为了科普宣传,让更多网友了解普外科的常见疾病。”除此之外,朱越锋的微博还有另外一个主要功能,“经常需要复查的外地病人,可以在当地医院检查,把化验单拍照私信给我,以免路上折腾。”
因为被新浪认证为医生,每周朱越锋都能收到一些患者的咨询。“无法下诊断。”在他看来,即便患者提供了照片、X光片和B超报告单等“诊断必备品”,他也不能写下一张在线诊断书,“这是网络诊疗的底线。”
和讲究望闻问切的中医一样,西医的诊断也需要反复谨慎的检查。“哪怕科学再发达,看不到病人本人依然无法做诊断。”
针对这些病人,朱越锋会根据行医经验做最初步的判断,并且建议患者到就近的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和在线的民营医院相比,朱越锋给患者的回答可能稍显“无情”,但更多的是谨慎。
记者同时在相对正规的“好大夫”网站在线咨询。在这里并没有医生一问一答的对话,而是先要填写一张详细的表格,内容涵盖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本次咨询的主要疾病问题、是否有相关的化验报告、影像资料提供给医生,曾经是否做过重大手术、化疗,当前正在服用的药物,还有需要患者说明发病时间、发病症状和希望医生提供的帮助等等。表格提交后,“好大夫”一般承诺3天内会有相关医生回应。
无奈的“网络诊疗”
在线民营医院和三甲医院网络医生,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如何看待网络诊疗?
“中医诊疗,离不开望闻问切;西医诊疗,同样需要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各种医学检验和辅助检查等。”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王桢告诉记者,网络服务主要起到医疗咨询作用,它只是传播医疗、预防、保健知识,做人们的健康顾问,不能承担医疗行为的法律责任。而涉及到疾病的检查及诊治,必须在医疗机构内进行,互联网不能开展。
在我国的《执业医师法》中,规定医师执业证书上的执业地点是一个实体的医疗机构,而网络医院显然无法被列入其中。
2009年7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卫生部令66号)也曾明确规定:提供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的网站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除此之外,王桢还表示,省卫生厅从未批准任何医疗机构开展面向公众的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对已通过省卫生厅审核同意从事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的医疗机构,如发现有违规发布医疗广告的,将被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并由监督部门对医疗机构开展依法执业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进行查处。
尽管政策法规早已对此有所约束,那么为何违规的“网络诊疗”行为依然存在?
在朱越锋看来,一些受到社会歧视的疾病令患者难以接受面对面的诊疗方式。在他的私信收件箱里,不时有HIV病毒携带者咨询能否手术的问题。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些患者表示,虽然大病会上医院挂号,但小毛病会先选择网络咨询,都是出于医院挂号太难、排队太长的无奈。
看来,通过资质认证等方式规范网上医疗咨询市场是当务之急。
- 骗子盗取QQ号 网上“老公”骗走了她5万元
- 【专题】浙江重拳打击网络谣言
- 宁波基层工商所一项建议改写阿里巴巴“游戏规则”
- 口口相传到新媒体转发谣言传播手段升级了
- 宁波海外人才项目网络视频对接洽谈会举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