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5日讯 开学第一天,长江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迎来第一课:对照一张由老师们暑假里精心制作的校园风险地图,孩子们在校园内一一找出危险物,并用红灯、黄灯等为不同等级的各类危险物做标记。而在求是小学内,该校也以“橙色护校”为主题,将消防战士请入校园,以现场动漫人物为实例,讲解消防知识,并组织孩子们进行消防演练。
学龄儿童安全教育极为重要,并且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注。长江实验小学等学校选择“第一课”教会孩子如何认识危险,规避危险,显示出对于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所谓入脑、入耳、入心,对大人如此,对孩子尤其是这样。长江实验小学等学校提供的样本意义在于,什么样的安全教育形式,才是最为孩子接受的。
事实上,类似的教育与演练,千万不可忽略。比如当年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的奇迹,在汶川大地震过去多年后仍然时常被人提及:在那个最危险的时刻,全校2300余名师生创下1分36秒安全撤离的奇迹,原因就在于该校校长多年来坚持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震灾预演,每周二都要雷打不动地进行一次安全知识讲座。
回顾众多的儿童受伤害事件,尽管案情各异,犯罪手法也各不相同,但有不少透露出成人在儿童安全教育和保护上的诸多欠缺。除此外,对儿童安全教育的形式,也值得我们反思。比如,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自我保护教育,要么完全缺失,要么纸上谈兵,而且往往片面强调“坏人”的概念,而不是传授应对危险的方法。
都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安全教育当然更是这样。幼儿期内教孩子古诗、儿歌当然也可以,但也许教会他们一些遇险逃生、自我保护的常识更为重要。儿童安全教育作为儿童保护“第一课”,应成社会共识。
(杭州日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