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1日讯 自从村里安排他担任“四位一体”河道保洁员以来,陆照龙的心里舒坦了不少,有了这份固定工作,就不用再为生计发愁了。
陆照龙是平湖市新埭镇姚浜村13组村民,上有80多岁的老母亲,儿子因精神疾病常年住院治疗,妻子也因病无法正常工作,他自己平日里打打零工,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这几年来,随着姚浜村土地整村流转,村里家家户户成了坐收土地红利的股东,60岁上下的村民都进了村里的农业基地工作,陆照龙家的日子也有了明显好转。现在,陆照龙的母亲每月能领到村里发放的70元养老金,妻子也被安排进了村里一农业基地打工,他担任河道保洁员,一年收入2万元左右,再加上土地年年有分红,他终于不再为钱烦恼。“像陆照龙家是特殊情况,一家人体弱多病,劳力不足,日子能过得目前这样已是不易。村里大部分人家早已过上了小康生活,城里乡下都有房,出门有轿车。”姚浜村党总支书记姚道中说。
如今富裕的姚浜村,在上世纪90年代还是平湖最穷的村之一。当时村集体固定资产只有28万元,近九成的劳动力在家务农。“村民一有机会就往河对岸的上海金山区廊下跑,村里的姑娘也想着嫁到廊下去。”姚道中直言,当时穷怕了的姚浜村民一心想着走出去。
穷则思变。姚浜村开始走上工业强村之路。服装、箱包、洁具等企业一家家创办起来,村里工业企业从最初的3家迅速发展到16家,工资收入鼓起了姚浜村民的腰包。
脱贫之后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姚道中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将强工之路进行到底,污染较大,牺牲了环境,也就是剥夺了百姓的和谐幸福,何不走生态农业之路,农业经济同样能富村富民。打定主意,姚浜村摸着石头过河,从土地资源流转探索强村之路。2009年,姚浜村成为浙江省首个土地整村流转的村。此后,姚浜村将流转出来的2801亩土地在镇招投标中心公开招租,吸引了华润置业等十多家土地承租经营户入驻。粮食作物区、蔬菜栽培种植区、苗木花卉果树区、芦笋种植区、特种水产养殖区、休闲观光区六大特色产业区块随即全新出炉。就土地租赁一项,姚浜村每年净收入72万元。
“村富更要民富,村里有钱了,老百姓还过着穷日子,那就不是真正的富裕。”姚道中说。姚浜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后,首先想到的是让村民得实惠。现在,姚浜村村民流转出去的土地每亩每年有700多元的分红,60岁至70岁的老人一年有200元的慰问金,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有70元养老金。对于一些无技术特长的就业困难人员,村里专门开辟公益性岗位,或是介绍到农业企业打工。“全村有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的农庄打工,每月收入也有2000多元。”姚道中说,土地流转不仅让村民过上了富裕的日子,也让村庄成了一个绿色生态园。
来源:嘉兴在线—嘉兴日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