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6日讯 在手术过程中,当患者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者在手术过程中失血回收的血液,这种方式就叫自体输血。
2010年世界无偿献血者纪念日,媒体曾经报道了这种安全可靠的输血方式——自体输血鲜有人知晓的情况。三年过去了,这种输血方式逐渐在我省各家医院开展,但由于自体输血的方式仍需患者自掏腰包,无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因此我省推广情况并不乐观。
昨天,省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浙版《献血法》,首次将“自体输血费用纳入医保”写入《修订草案》。
本周五,该《修订草案》将进行表决,如果通过,将对我省自体输血的推广带来重大利好,从而有力推动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有效节约血液资源,缓解供血紧张局面。
如果,自体输血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是否就意味着患者就会接受,临床上就能广泛开展,从而缓解“血荒”呢?
【现状】
自体输血最安全有效
但开展情况并不乐观
为什么要推广自体输血?省血液管理中心罗建根科长说,自体输血是目前最安全的输血方式,同时也能节约血液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供血紧张。
输血可分为异体和自体,异体就是用别人无偿捐献出来的血,经过多道检测和加工程序后,再输入患者体内。自体输血就是用自己的血。
目前,自体输血可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预存式,即将自己的血提前抽出来保存,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再用。这种方式意义不大,因为目前无偿献血工作开展得不错,而这样预先防范的储存,需要支付保存费用,增加个人负担,不是特殊血型的人没有这个必要。
第二种是稀释法,即患者在动手术前,如果身体条件还不错,可以先从体内抽出部分鲜血,在手术中需要用血的时候使用。抽血后,医生会往患者体内再输入等量的生理盐水,让患者体内的血稀释,所以称为稀释法。这种方法,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开展,但因为对患者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所以应用不是很广泛。
第三种是自体回输,是目前医院运用最多的方式。通俗说,就是在手术过程中,用血液回收机,收集患者流出的血液,等到手术中需要用血的时候,再将这部分收集的血液净化后,重新输入患者体内,既不浪费血液,也避免了异体输血可能导致的感染风险。
浙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是国内率先在临床上开展自体输血的儿童医院,作为医院倡导者的舒强书记,是从用血安全上考虑的。
根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用异体血存在引发一些输血并发症的可能。异体输血容易引发轻微的肾脏损害以及肺部感染等问题,而自体血就没这种隐患,考虑到医院的患者都是孩子,身体各项肌能都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所以倡导用自体血。
从2010年10月至今的三年里,省儿童医院已经在所有的心脏手术以及脑外科和骨科的大手术上,全面推广自体输血,节约了45万毫升的血。如果以每次无偿献血者捐献400毫升的鲜血来计算,自体输血减少了1050人次的献血,大大节约了血液资源。
“自体输血既安全,又节约血液资源,但因为各种原因,目前省内开展的比例并不高。”罗科长说,以地市来看,宁波、嘉兴、绍兴和金华开展得不错,但是即使是搞得最好的宁波市,自体输血的比例也只占到临床用血的15%,杭州市作为各大医院聚集的地区,自体输血开展的比例更是不容乐观。
【瓶颈】
用别人的血可以报销
用自己的血却要自费
安全有效的自体输血方式,为什么推广起来这么难?
省新华医院脊柱中心主任陈哲,早在2001年在台州当骨科医生的时候,就想尝试推广自体输血,但苦于不被患者认同,所以一直没能大规模开展。2007年,他调到省新华医院,开始将自体输血用到了骨科手术上。
当他和病人说可以用自己的血时,病人先是很好奇,等听说这种输血方式更安全后,病人会认可,但听说这种输血方式需要自己掏1500元时,不少患者都会打退堂鼓。
同样是用全血,如果是用别人捐献的血,400毫升大约只需要支付440元,如果是医保患者,这些费用就可以根据医保报销比例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助。
“现行的医保政策并没有将自体输血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通俗说,就是用别人的血可以报销,用自己的血需要自费。”陈哲说,因此许多患者还是选择用医保报销的异体输血。
浙医二院是省内率先开展自体输血的省级医院,在麻醉科负责人严敏的倡导下,医院从2008年开始尝试自体输血,2010年开始大规模在临床上推广,目前每年做自体输血患者达到2000例左右。
虽然步子迈得挺大,而且从院长到医护人员,都形成了共识,但还是有不少患者对于自体输血很抵触,自掏腰包是关键原因。
如脑动脉瘤是脑外科常见的手术,医生会建议患者采取自体输血。因为动脉瘤一旦破裂,就会导致大出血,至少需要输2000毫升的血,如果能采取自体输血的方法,将大出血的血液都收集起来,患者就可以少用别人的血了。
但动脉瘤破裂的概率不高,如果不破裂的话,手术中出血最多也就100至200毫升,这点出血量就没有必要输血了。因为存在这种可能性,不少患者都觉得没必要自掏腰包做自体输血。
目前,自体输血的收费主要是成本费,因为自体输血的机器运行成本很高,一旦开机使用血液净化功能,耗材费用就需要1500多元,而且无论手术中出多少血,都需要支付这笔费用,有的患者就觉得不划算了。
【破解】
省人大审议浙版《献血法》
自体输血有望纳入医保
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情况,省血液管理中心多次向有关部门提交建议,希望能够将自体输血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让更多患者能够主动选择自体输血。
现在,在我省推广自体输血终于等来了重大转机。昨天,省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了浙版《献血法》,首次将“自体输血费用纳入医保”写入《修订草案》。
在修订草案修改稿的第二十一条中增加了一款内容:“患者自体输血发生的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纳入支付范围。”
也就是说,自体输血费用可以进医保了。对此,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荣说:“缓解临床用血紧张,除了扩大献血人群,增加血液供应量外,医疗机构节约用血、采取自体输血等节血技术也是有效手段。目前我省医疗机构自体输血的比例不高,还有提升空间,为鼓励更多患者和医疗机构采用自体输血,建议增加‘费用纳入医保’条款。”
该办法将于明天进行表决,如果通过,将对我省的自体输血者带来重大利好,从而大大推动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
此外,修订草案还提出了组建“团队献血应急名库”。修订草案修改稿第十一条规定:“献血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建立团体献血应急名库。在库存血液不足或者临床急需用血时,经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启动团队献血应急名库;有关部门、单位应当立即组织团队献血应急名库中的人员参加献血。”
同时,修订草案修改稿第八条第三款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献血活动,动员本单位或者本居住区符合献血条件的公民参加献血。”
【前景】
全面推广自体输血
需医疗机构和患者配合
那么,如果自体输血能顺利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是否意味着自体输血能够广泛开展了呢?
“目前的医保政策对于自体输血是采取部分报销政策,即采集血的费用可以报销,但血液净化费用无法报销。”罗科长说,经过努力,已经将宫外孕、脾脏破裂等三种大出血的手术纳入到医保报销范围,不过三种手术和临床上的需求还是有很大差距。
“立法将自体输血纳入医保范围,是对自体输血有效开展的有力推动,相信不少患者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不会再因为报销将自体输血排除在外。”陈哲说。
“不过,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一下子就能全面放开。”罗科长表示,目前可能将根据病种逐步开放自体输血的病种。
但要全面推广自体输血,并不是单纯依靠纳入医保,还需要医疗机构和患者的配合。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自体输血会增加医护人员额外的工作,所以为了提高医疗机构的积极性,2010年,我省卫生管理部门将自体输血的开展情况纳入了等级医院的考核范围。
其次是患者的认同度,现在大家普遍习惯了使用无偿献血者捐献的鲜血,如果这个观念不改变,也难以推动自体输血的开展。
“自体输血可以有效地缓解目前用血紧张的局面,但不能完全取代无偿献血,因为像一些车祸外伤的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手术,血液就不能循环利用,希望通过倡导自体输血的形式,让大家能够科学合理地用血,节约血资源。”罗科长说。
- 浙江省人大建议暂不将“以房养老”写入政策
- 省人大审议浙版《献血法》 自体输血费用有望纳医保
- 浙江修订献血办法 自体输血将纳入医保
- 2012财政决算报告提交省人大常委会五次会议审议
- 人大常委会举行专题询问会 2015年居家养老率达97%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