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过膝的脏水,郑珊珊和金坛坛一箱箱往皮划艇上搬矿泉水。记者许康平摄
昨天傍晚5点,余姚兰江街道舜南社区居委会门口,积水漫过一楼台阶,郑珊珊和金坛坛正往皮划艇上搬矿泉水。
两人都是社区干部,郑珊珊1983年的,31岁;金坛坛1986年,27岁。
郑珊珊以前是街道劳保中心临时工,后来考进社区居委会,刚来工作一个月,赶上了这百年一遇的水灾。小郑分管劳动保障和老龄工作,这次照顾社区孤寡独居老人和残障人士的工作自然而然落在了她身上。金坛坛是搭档。
大水围城4天来,作为基层社区干部,必须冲在第一线,两位柔弱女子被当汉子使。
城区交通完全瘫痪,出行必须靠船。几天来,她俩不停划船、送物资、照顾老人,体力透支得厉害。小郑说,现在每划一次船桨都觉得特别吃力。
舜南社区下面有13个小区,4300多户,12000多人,社区工作人员只有13名。
台风带来的大水让人措手不及。
“这次水灾来得实在太快,6日晚上开始,我们就把社区里30多位孤寡独居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居民转移到了居家养老服务站,那里地势稍微高一些。”
居家养老服务站里只有两张大床,每张床最多只能挤下4个人。首先安排妥当最需要照顾的——90多岁的老人,半身瘫痪的老伯,剩下的人只能打地铺。作为工作人员的郑珊珊和金坛坛则连打地铺的位置也没了,困了,两人只能趴在桌上打个盹。
这么多天来,她俩全权负责照顾老人的吃喝拉撒,没正经睡过一次觉。
由于物资短缺,每天早上,两人起来给每位老人发放八宝粥,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一勺勺喂。
中午和晚上,小郑用唯一的一口电饭锅烧饭,一顿饭得分三次烧,一次只够八九个人吃。大米尚有一些,但菜几乎买不到,只能给老人配点榨菜、豆腐乳。如果有老人实在觉得饿了,就给他们配点蛋糕或者面包。
吃完饭,两人忙着洗碗,安排老人休息。
小郑的爸爸是陆埠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台风刚来那会,老爸就下村了,四天四夜没回过家。
小郑的老公是在阳明街道工作,也是四天四夜没回过一次家。江南新城的家里,只剩下老妈和7岁的儿子。小区里也停电了,好在一楼还有自来水在供应,老人一个人去楼下接点水,回家给外孙烧点饭。
几乎家家都是一样,幸运些的还剩点大米,菜是不能奢求的,配点梅干菜汤。
小郑从6日开始就没回家了,手机没电,家里固定电话打不通。前天实在担心老妈和孩子,居委会主任让她回家看看。
一大早,小郑走了两个小时的路,从社区一路涉水到了家里。
开门瞬间,儿子抱着她哭了。
“哭了很久,我妈也哭了。”
知道家里一切都好,小郑又回到社区工作,前天开始进入小区给居民发放物资。
前天晚上开始,社区干部两两负责一个小区,小郑还是和金坛坛搭档,先把矿泉水、方便面、蛋糕、八宝粥扛到皮划艇上,再拉着皮划艇蹚水到小区楼道口,请居民自行下来领取。
不方便下楼的老人,两人就送上门。
住在余姚裕丰花园的周阿姨和邻居一起,到居委会领了一瓶矿泉水和三罐八宝粥。从周阿姨家到居委会,有一段数百米长的积水路段,最深地方到了周阿姨腰部。
其实,这活儿应该是周阿姨老伴来干的,可老伴嫌白拿东西丢脸,不肯过来。
“我们家楼下也有志愿者的车队,社区工作人员也来分发过食品。”
昨天早上,小郑和小金就送了10幢楼,每幢楼两个单元,一幢楼的物资一艘皮划艇一趟装不下,来来回回到底送了多少趟,两人都说记不清了。
“说不累是假的。”小郑腼腆一笑,“不过有好多老人夸我们,挺开心的。”
小郑最担心的还是老公和老爸,已经一天一夜联系不上了。“不过我想他们一定是安全的。”
小郑说着微微扬起嘴角,想笑,可眼角却湿了。
(都市快报)
- 8:30 本网记者直击灾后余姚的清晨
- 02:35 本网独家专访余姚市委书记毛宏芳
- 22:50 余姚已接收177批救灾物资价值880万
- 22:50 余姚6万升汽柴油罐泄漏 消防救援
- 国网嘉兴供电公司抗台抢险突击队驰援余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