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和医患关系 治病还得治心
浙江在线10月29日讯 这两天,整个医疗行业不平静。
昨天,温岭第一人民医院部分医护人员在医院内对遇害的王医生表示哀悼,同时经征得家属同意,王医生遗体已运往温岭市殡仪馆,将于近日举行告别仪式。
杭州部分省市级医院的医护人员,昨天也自发在医院举行哀悼活动,由此关于医患关系的问题,也在医护人员中引发广泛讨论。
“我接触过很多医生,绝大多数很敬业,但也不排除部分医生丧失医德。”患者沈女士认为,绝大部分患者对医生怀着敬畏、信任、感恩的心,当然也有小部分患者不理智,做出极端行为。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原因,这与当下整个社会的浮躁、生存压力的增大等都有一定关系。
2000年前后成医患关系分水岭
浙江省人民医院医务科副科长谢世峰,也是温岭一院遇害王医生的大学同班同学。前天早上7点多,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名同学相约赶到温岭悼念王医生。
“五年同窗,王医生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很用功的人,他的孩子今年念高三,正准备考大学,家里发生这样的事情,对孩子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谢医生感叹,当年全班一共31名同学,除了6个人留在省级医疗单位,其余全部到地市医院,为基层患者服务。
“我们是原浙江医科大学85级学生,1990年毕业的时候,大家都抱着救死扶伤的心态奔赴全国各地,最远的同学被分配到黑龙江的边远地区。23年过去,医疗环境却发生巨大变化。”谢医生说,医生和患者,应当是同一战线上的战友,一起携手对抗疾病,但在当下,却有点不尽如人意,这种转变发生在2000年前后。
“2000年前,大家都感觉医患关系比较融洽,2000年之后,这种融洽的关系慢慢转变。”谢医生说,原本医生看病很单纯,只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看病救人中就可以。2000年后,这种单纯的关系,逐渐演变成了如何防范发生医疗事故,医生被牵扯越来越多的精力到不必要的事情上。
“我觉得大部分患者是好的,当我们治好他们的病痛,那种感激之情,是发自内心的。我们听着一声又一声的谢谢,心理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与自豪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说,闹事的患者毕竟少数,只要自己用心付出,终会赢得尊重。
但医生不是神仙,患者死亡经常难以避免。作为常年处置医疗纠纷的医务科的副科长,谢医生说,在处理医疗纠纷中,大约20%的人会采取激烈的手段来寻求解决之道,比如召集朋友到医院打医生,或者是打砸医院的财物。
“医生要有医德,病人也应当有病德,要理性对待医疗纠纷,不要动不动就采取暴力手段。”谢医生说,对于试图以暴力行为解决医疗纠纷的人,有关部门也应当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以免这种风气越演越烈。
好医生其实就在身边
罗永华这个名字,在三年前曾经在杭州掀起一个救助白血病患者的爱心热潮。
2010年,他作为一名从湖南赶到杭州来考中国美院的学子,在备考过程中,因为急性白血病导致昏迷,被紧急送入浙大一院。当时他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医院开通绿色通道,脑外科和血液科专家联手对他进行抢救,才挽救回这条年轻的生命。
之后,在本报的呼吁下,社会爱心人士纷纷为其捐款。经过三年的治疗,罗永华终于摆脱白血病的噩梦,在湖南当地一家美术学校,开始新的求学历程。
昨天,记者联系他时,他说的话除了感谢还是感谢,他希望本报记者感谢所有帮助过他的人,其中就重点提到了浙一脑外科和血液科的医护人员:“如果没有他们连夜的抢救,我很可能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当时,我因为不知道自己得了白血病,血液中的癌细胞进入大脑,导致深度昏迷,父母又不在身边,身无分文,如果不是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我现在更不可能重新拿起画笔。”
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
“大部分医生很耐心,将救死扶伤放在第一位,但也不排除少部分医生面对患者焦虑的心态、满腹的疑问,敷衍了事。”患者沈女士认为,医患关系和谐相处,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医患关系恶化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昨天晚上8点多,浙江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苏立众,刚刚做完最后两个门诊手术,谈及医患关系,一开口眼圈就红了。
“半个月前,我还和王医生一起到长沙去开耳鼻喉科的学术年会,没想到现在却是这个结果。”苏主任说,温岭事件引起医疗界极大震动,在耳鼻喉界震动更大。
“上周的双休日,在丽水召开的耳鼻喉科会议上,我们不少医生提议,以后坚决不做鼻纵膈的手术。”苏主任说,这当然是部分医生的气话,但却说明一个问题:如果医患之间的关系再不好好处理,终究会有一天,没有医生会给患者做手术。
两年前,苏医生曾经做了一个令业内震动的手术,这个手术发生在北京同仁医院徐医生被砍事件后不久,做的项目一模一样。
患者是杭州本地一名正当壮年的男性,之前到上海、杭州六家医院问诊,都因为北京事件被医生们拒绝进行手术。患者辗转找到苏医生,苏医生很想帮他,但也担心纠纷,无奈之下和患者家属签订术后风险公证书后,终于动了手术。
这个事件本报于2011年11月4日第四版做了详细报道,引起医疗界的广泛讨论。
“这名患者现在很好,今年过年还给我家打来电话,说身体恢复得很好。如果当年我也不给他手术的话,他很有可能因为吞咽问题,发生营养不良,甚至是反复肺部感染,最终失去生命。”苏医生说,这名患者之所以会有这么波折的求医经历,就是因为医患之间的不信任。
现象
医生在给患者治病的同时还得治心
朱长江是杭州市七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在他的工作岗位中,碰上吵闹的患者或家属是常有的事情。作为医生,他很明白问题所在,因为每天要接诊很多患者,时间上不允许跟患者有太多的沟通,从而无法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像朋友一样的医患关系。
而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家都生活在一个竞争压力极大的环境中,如果没有建立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统,缓解压力的手段又相对较少,此时若是再遇上点疾病,这些人就很容易把积聚在内心的火气撒在医生身上。因为当一个人遇上各种不顺且又很无助时,认知上会发生偏差。
“我始终觉得,临床医生在给患者治病的时候,不应该只关注疾病本身,同时也应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生活方式和情绪的调整来帮助疾病的治疗,可以减少很多医患矛盾的发生。”朱主任说。
杭州市一医院党委书记黄进宇认为,医学是一门还在不断被探索和解密的科学,目前只有少部分疾病可以治愈,大部分可以延缓发展、减少病痛,而还有一部分是医生们竭尽全力也无能为力的。如果患者不相信医生,很多有风险的医疗活动都没办法进行,最后损失的还是患者。
黄进宇觉得,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患者在专业上相信医生,医生则应该对患者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杭州市医调会:九成以上纠纷成功协调
医患双方,一旦发生矛盾,又有何解决良策?
2010年6月1日,杭州市医调会正式成立,成为医患双方解决医疗纠纷的第三方调解机构。按照规定,患者索赔金额在1万元以上的医疗纠纷,可以向医调会申请调解。
如今,杭州市医调会已经成立有三年多时间,据其负责人介绍,他们平均每个工作日处理1起医疗纠纷,到目前为止已成功调解了600多起,调解成功率在90%以上。
“可能因为我们是第三方,跟患者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充当的又是和事佬的角色,大部分家属和患者在面对我们的时候情绪还算稳定。但偶尔也会碰到一进门就拍桌子大吵大闹的人。”该负责人说。
一般遇到这样的状况,他们的工作人员就会给患者和家属先倒杯水,请他们坐下来以后慢慢谈。千万别小看倒水这件小事,实际上真的能暂时浇灭对方心中的那把怒火,安静下来听你心平气和地讲,这样事情就会好处理很多。
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记者也曾多次与医调会的工作人员打交道,记得有一位姓沈的工作人员说,他调解过一起纠纷,一位患不孕症女性到某省级医院做了通输卵管手术,不料不久后双侧输卵管都发起炎症。为了保险起见,医生建议将输卵管切除,而她的丈夫大字不识一个,就把医生写的话照抄一遍然后签字就做了手术。后来朋友说女人切了输卵管后永远不能生孩子,夫妻俩才恍然大悟,赶到医院讨说法。
“从程序上看,医生在术前已征得患者家属同意,没什么问题。但要是之前就把手术的风险和后果都讲清楚,病人和家属就不会去闹。”这位姓沈的工作人员说,在他们处理的医疗纠纷中,绝大部分的问题都出在医患沟通不够上。
临床医生每天都要接诊很多的病人,难免会有心烦或疏忽的时候,但病人是到医生这里寻求解决办法的,他们希望医生可以多了解他们,并详细耐心地把病情告知他们,这样双方的矛盾纠纷也能少很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