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线10月30日讯 “出门容易回家难、不怕堵车怕停车”,这个麻烦已经困扰了陈先生两三年了。
陈先生住在城北塘河南村,去过那一带的市民都知道,在这片面积约为0.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十分密集,社区里的几十幢居民楼也是参差不齐:既有新改造好的居民楼,也有老旧的农居房、平房,甚至还曾有许多高龄木结构房屋。
不过,在十多年前,原南塘、南村两个居民区合并为余杭塘路社区后,整片社区的老居民就进入了持续的改造。这让塘河南村的面貌逐渐为之一新,但也给居民们带来了新的困扰:缺少车位。
从今年初开始,陈先生所住的塘河南村16幢就成了一座孤岛。原本林立四周的6幢老居民楼都已经被拆除,成了一片改造的工地,独留下了陈先生所住的这一幢。
最初时,陈先生对于四周这片工地是有所期待的,可等到改造图示公示出来,陈先生的期待便落了空——图纸上没看到地下室、没看到独立停车库,只有几处面积不大的停车位,数来数去,顶多也就十几个。
他心里真是郁闷啊,随即打进本报96068热线,想知道一下,为什么没有新规划地下车库呢?
六幢重建的新房,都没有设计地下车库
“我本来想,既然是新造的楼房,总会和老楼有些不同吧,总会考虑到一下居民的停车需求,总会有一个地下车库吧。”在改造工地门口,陈先生看着公示出的建筑规划图纸,颇为颓丧。
这张规划图纸上可以看到工程的名称为“塘河东片综合整治改造工程(一期)”,陈先生所住的塘河南村16幢也在这片区域中。记者数了数,有6幢居民楼要进行重建,分布在塘河南村16幢居民楼的四周。新建的居民楼和陈先生所住的16幢楼相差不多,基本上是五层或者六层结构,每层四户人家,没有地下室设计。而在户外建筑中,只能看到几处可供用于停车的小空地,满打满算也只能停上二十多辆汽车。在重建居民楼的边上,还保留了一片自行车棚。
看着这份规划图纸,陈先生是一肚子满满的“吐槽”:“加上我这幢,总共有近百户居民,就只有20个停车位,怎么可能够用?”
“现在停车太难了,回家都要靠人品,有时候转上半小时都找不到一个空位。”塘河南村47幢的沈先生说,由于在持续改造中,塘河南村附近几乎没有新增停车场所,这让居民们每天的停车变成了测试好运的游戏。
昨天下午四点多,还没到晚高峰。记者站在塘河南村北面的塘河路上看到,大约10米宽的马路,左边一侧已经完全停满了车子,只能容下另一侧让汽车通过。附近居民们告诉记者,再往后推一个小时,大家都下班回家时,路上的车子要比人还多。
16幢不属危房不在改造范围,周边施工无法深挖
既然停车难已经成了塘河南村的顽症,那改造过程中是否能够加入一点地下车库的设计?
“我们也不求一步到位,但新楼新片区总要有个新样子吧?”陈先生和居民们也找到了改造工程的负责单位,希望能让新造的这6幢居民楼加入地下室的设计。但对方却表示,如果要造地下室,为了建筑安全,就需要把陈先生所住的16幢也拆掉重造。
记者联系上了负责塘河东片综合整治改造工程的建设单位杭州市拱墅区城市建设发展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说,塘河东片综合整治改造工程是拱墅区今年实施的一个危旧房改造项目。一期建设共需要拆除重建6幢居民楼。“这6幢重建的居民楼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每幢楼三层结构,都是以前大家熟悉的‘筒子楼’,三四户居民需要合用一间卫生间和厨房,生活条件非常差,所以把它列入危旧房改造项目。”
既然是危旧房改造,为什么没有在规划的时候多考虑一下小区停车困难的因素?
工作人员说,目前在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文件中,并没有对危旧房改造项目中新建停车位多少作出具体的规定。“因为塘河南村16幢,也就是这片改造区域正中间的那幢房子兴建时间比较晚,并且每户居民家里都有自己的卫生间和厨房,所以我们没有把这幢房子列入危旧房改造的范围,这也造成了周边没办法进行过深的开挖,否则会影响到这幢保留的房子地基,这也是为什么其他重建的房子没有规划地下车位的原因。”
另外工作人员表示,考虑到塘河新村附近居民停车的确困难,他们在设计这几幢重建的居民楼时,已经在居民楼边的空地上规划了二三十个机动车停车位。
据了解,重建的几幢居民楼预计两年半左右建成。
- 仅开放2个 说好的公园地下车库为何迟迟不见动静
- 一半车位虚位以待 杭城首个公园地下车库为何遇冷
- 地下车库公共停车位禁止私家车使用 居民很着急
- 有帮杭州人要在老大楼底下新挖车库 已拿下一项专利
- 小区地下车库车刚停好 背后就顶上一支“枪”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