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1日讯
原帖
网友“蓝杉”@台州晚报:昨天,经过椒江一家幼儿园,广播里传来的歌曲是《荷塘月色》。我是80后,记忆中的儿歌是《小燕子》、《小毛驴》,估计现在的孩子也不爱唱了。
跟帖
扣扣桶:小孩唱成人歌曲,有种太早熟的感觉。
永岁飘零:周日参加婚礼,小朋友上台也是献唱《荷塘月色》。
sno:很多小孩子挂在嘴边的都是情歌,有些甚至连我都不会唱。
慕容雪雪:弱弱地说一句,女儿最近KTV必点歌曲是《爸爸去哪儿》,唱得别提有多煽情。
记者求证
《小燕子》、《小毛驴》、《小兔子》……这些耳熟能详的儿歌,在80后、90后的记忆里余音缭绕。如今,在00后、10后的童年里,儿歌是否还占一席之地?
今天是世界儿歌日,记者日前走访一些幼儿园和小学发现,儿歌仍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心,却难俘获孩子们的“芳心”。恶搞儿歌,唱起情歌,小学生哼的歌曲趋向成人化。
家长们担忧,流行歌曲风靡儿童世界,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教育工作者呼吁,加强儿歌创作力量,多推广精品儿歌。
幼儿园
“江南style”火过“小燕子”
前天,椒江区培华幼儿园的晨间广播里,循环播放着《唱脸谱》。
“你喜欢儿歌吗?”前天上午,记者在该园随机问了4个小朋友。稚嫩的童声,给出一致的答案:“喜欢!”
培华幼儿园的音乐课上,教授的歌曲全是儿歌。每次刚学会一首歌,回家后,7岁的小桑宇都要献宝似地唱给父母听。在椒江西洋湖小区星晨幼儿园,中班的小俊杰告诉记者,自己最爱唱《小兔子》。5岁的小睿欣则喜欢《小燕子》,他能顺溜地唱完整首歌。
幼儿园里,经典儿歌依旧在传唱,却不能阻挡流行歌曲的渗透。
“你会唱《爸爸去哪儿》吗?”在开发区东海大道上的两家幼儿园,记者采访了30个小朋友,这首歌几乎无人不会,风靡程度胜过任何一首儿歌。
去年,一首《江南style》流行时,培华幼儿园大班的智力开发课上,有小朋友自告奋勇,一边哼着《江南style》,一边跳起了骑马舞,班上孩子跟着哼唱,一下子变成了集体大合唱。这样的场景,大班的蒋老师并不陌生。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当班上的小朋友唱出《好汉歌》,星晨幼儿园的王老师也被惊到了。偶尔,她还会听到用童声演绎的《最炫民族风》。
在开发区前丁街一家幼儿园,每天反复播放的歌曲里,除了《小黄鹂》、《爱我你就抱抱我》,也不乏《最炫民族风》和《嘻唰唰》。
稚嫩的孩童中,不乏流行歌曲的拥趸。5岁的凡凡在临海杜桥一家幼儿园上学,他就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最近,一首节奏鲜明的《倍儿爽》,成了他的最爱。平时走在街上,一听到这歌声,他就手舞足蹈。
小学
儿歌被恶搞,情歌挂嘴边
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儿歌尚有几分传唱活力。在高年级小学生中,爱唱儿歌的寥寥无几,“灰色儿歌”却悄悄流行起来了。
“音乐课上,我听老师的话唱儿歌,在家里,我偶尔还会唱《最炫民族风》。”在校园以外,在路桥读小学二年级的乐乐学了不少流行歌曲。
11岁的佳伟是一名三年级学生,在温岭一所乡村小学就读。这两天,家长谭女士发现,儿子总爱哼一首曲子。仔细一听,曲子竟然是《上学歌》,可是,歌词却不太对劲。“我去炸学校,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一问之下,才知道这首歌叫《我去炸学校》。
“如今的孩子,怎么变得这么喜欢恶搞?”谭女士感慨,据她了解,在佳伟的班上,这首歌广为传唱。
孩子们常挂在嘴边的歌曲,除了变了味的“灰色儿歌”,还有一些流行情歌。
涵涵家在仙居,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也是班上出了名的“小歌手”。小姑娘音准好,学新歌也快。不过,她从不唱儿歌,只爱唱流行歌曲。最近,她看了《来自星星的你》,正跟着电脑练习韩语主题曲。
除了唱歌,涵涵还经常自己写歌。歌词里,不乏“我爱你”之类的字眼。“这不是谈恋爱的爱,而是一种大爱。”妈妈杨女士问起时,涵涵回答得一本正经,惹得杨女士哭笑不得。
“我都这么大了,唱儿歌太土了,再说了,班上同学也没人爱唱。”在读小学五年级的萱萱如是说。她嫌弃儿歌,还有一个原因,“还是别的歌有意思,更好听”。
担忧
情歌听多了,容易“催熟”孩子
儿童的世界里,情歌悄然流行,甚至隐有风头盖过儿歌的趋势,让不少家长心生担忧。
“我担心,情歌听得多了,孩子过早接触成人世界,满脑子全是情啊爱啊,容易变得早熟。”家有女儿12岁,仙居家长杨女士还担忧,总是唱高亢的流行歌,孩子的声带会被唱坏。
“孩子还小,根本不懂歌词里的意思,纯粹是喜欢旋律而已。”女儿5岁,爱哼《两只蝴蝶》和《荷塘月色》,温岭家长包女士不以为然,不过,她担心的是另一种可能,“成人歌曲里有很多不文明、甚至有暴力倾向的内容,孩子一学就会,想挡也挡不住啊!”
“在一定程度上,流行歌曲的渗透,让孩子们的音乐世界多元化。可是,一旦没控制好,孩子可能会被教坏。”流行歌曲是禁还是不禁,温岭家长谭女士也是左右为难。
“流行歌曲在儿童世界无限制蔓延,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园丁、台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王圣农认为,这是现今儿童教育的一大隐忧。每每在街头看到唱情歌的小孩,他的心头就有些“害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电视、电脑……孩子们能接触的媒介多了,入耳的歌曲已不再是单纯的儿歌,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王圣农介绍,“过早把孩子带入成人世界,容易导致性早熟。而且,儿歌的作用不仅在于传唱,还在于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一旦儿歌在儿童成长中缺位,孩子将错失很多学习待人接物的机会,将对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呼吁
期待更多精品儿歌问世
儿歌难流行,也该引发反思。
“现在,流传较广的儿歌大多是老掉牙的歌曲。新儿歌作品少,而且缺乏新意,难怪孩子们会不喜欢。”王圣农介绍,《小燕子》、《春天在哪里》这些儿时歌曲一直流行至今,一方面,说明歌曲堪称经典,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儿歌创作匮乏的现状。
“精品新儿歌问世少,不仅不像以前的儿歌那么朗朗上口,而且韵律单一、内容无趣,很难再流行起来。”对此,枫南幼儿园的毛老师也深有同感,“虽然,这和老师的教授方式不无关系,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方法再好,也抵不上儿歌本身的魅力。”
儿歌创作后继无力,引发了新、老两代教育者的共鸣。
王圣农呼吁,有关部门能重视加强儿歌创作力量,推广精品儿歌。此外,也不妨从传统文化挖掘资源,发扬一些传统儿歌。
一首《摇到外婆桥》,让77岁的他记忆犹新。“这首儿歌让我感触最深,因为我从小是由外婆养大的。歌词里传达了对亲情的呼唤,每次听到,我都有一种感恩的心情。”
他认为,传统儿歌往往意味深远,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如何待人接物。他期待,积极向上的传统儿歌能被普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毛老师则认为,对流行音乐的判定不该“一刀切”,家长应该学会引导和干预。“有些儿童化的流行音乐,还是比较适合小孩子的,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好处。但是,其他的流行歌曲,无论对孩子的身心或成长都是不利的。”毛老师认为,“孩子的行为大多是无意识的,他们不懂如何判断好坏。所以,家长应该多把关,千万别鼓励孩子接触不健康的音乐。”
- 浙江省教育厅要求全省拉网式排查幼儿园有无“喂药”行为
- 金华3家棋牌室包围1家幼儿园 城管说只能劝导
- 幼儿园晨检给孩子喉咙里喷醋 遭到家长质疑
- 幼儿园晨检给孩子喉咙里喷醋 遭到家长质疑
- 亲子活动伤了手 责任家长自负or幼儿园承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