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8日讯 为期3天的采访,跟着联村干部走了村、入了户,有惊讶、有感动、有感慨。
当然,也有疑问:乡镇干部平时事情已经够多了,现在还要走村入户,时常面对各家各户的家长里短,“平白无故”多出这么一项工作,干部们真的愿意吗?寿昌又是如何坚持下来,并确保这项工作不是流于形式?
“逼出来”的
走村入户
关于寿昌推行的走村入户,曾有这么一个段子:寿昌作为一个镇,另一个身份是建德经济开发区。作为开发区,重点工程、项目特别多,项目多,自然涉及到拆迁。有段时间,因为项目跑到镇政府来的村民,甚至比前来办事的村民还要多。当时,镇里领导就说:与其让百姓到镇政府来找我们,还不如我们的干部下去,挨家挨户去走访。
4月15日,寿昌镇委书记吕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没有直接给出段子真伪的答案,而是笑着说:“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活动,还真的是被逼出来的。“镇党委研究过,这些年来征地拆迁、重点工程推进、民生项目实施、乡村社会治理中遇到的诸多难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党员干部跟群众的关系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了。”
副镇长吴秀梅说,可不是嘛,现在通讯发达了,有些事通过电话就能沟通了,随着乡镇干部渐渐地“机关化”,的确也有些干部“机关作风”明显,有什么事,一个电话就让村干部上来,自己也不大下去了。
在2011年的一次大会上,吕平的一次现场提问,也证实了镇委的判断。他当场点了几个干部的名,问了几个村的村情、民情等相关情况。“有的干部答得还可以,但有的干部答得的确不能让人满意。”
2011年12月,寿昌正式开展一项“百名干部访万户”的活动,初衷就是让干部能够从案头走向田头,熟悉户头——就算有些问题你没法解决,去听听百姓的心里话,收集一些意见建议,不是也挺好的吗?
一开始
也有部分干部“有想法”
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府机构,事多事杂,这个不少人都知道。不少干部也直言,真的到了乡镇,才知道乡镇干部不好当。
而在寿昌,镇干部不光要干好本职工作,每周三,还作为固定的走访日,要到自己联系的村庄、农户家进行走访,有时候还得占用晚上甚至双休日的时间。
一开始走村入户,有些干部并不理解。
这么多干部都要下去,派公车是不可能的,有车的得自己开车,没车的还得自己想办法,而且有些村庄实在远,交通也不方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镇干部说:“到了村子里后,有的农户住在山上,光是山路都要走半个多小时,纯粹的山路啊,连电动车都骑不上去的。”
有人烦了:“每天都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他们真的讲出一些问题,很多是历史遗留问题,我们这个层面也解决不掉。”
有人怕了:“经常要下去,太累了,去多了解决不了问题,怕听到骂声。”
也有人被动应付着:走就走呗,去村里逛一逛,村民家里到一到,完成任务就行了。
一名女干部告诉记者,她因为走访得比较积极,还听到了不少风言风语:“跑得这么积极,还不是想出风头、想当领导?”
对于这一点,寿昌镇主要领导也毫不避讳:“走访活动开展两年多了,成效的确很明显,但在干部之间,认识程度、走访质量的确有高有低。有的人已经乐在其中,走着、累着、快乐着,但还是有部分同事是在被动应付,有厌烦情绪。”
明察暗访
“走不好”的干部被通报批评
包括镇委书记、镇长等多位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提到了制度保障的重要性。走村入户这件事,光靠领导说说,没有一个好的制度,一天两天可以,一个月可以,长期下去肯定不行。
所以,寿昌出台了许多规定。
第一招,叫定期汇报。寿昌镇建立了走访组长例会制度,每周汇报,每月检查,每季度通报。
第二招,是定时督查。寿昌第一个在干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参与活动的干部每个人都有一本《走访登记本》,每走一户都要把情况记录下来,给每户建立民情档案。
吕平说,结合检查,他们还要实地探访。“到了所在的村子,我就会问农户,家里有没有干部来过?你反映的问题,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吕平告诉记者,如果从农户这里了解到的情况不好,他们会找干部进行谈话。
还有一招是通报批评。在明察暗访中发现干部走得不好的,镇里会毫不留情地在大会上通报批评。镇政府里大家人头都很熟,被通报批评之后,对干部的触动作用很大。
第四招,是定向考核。干部走访活动,是镇里和个人的年度重点工作安排,每个人一年要走访多少户,有些什么要求,上头都很清楚。
在这个基础上,寿昌在干部考核的时候,加大考核的分值比重,没有完成走访计划的干部,年终各类评优评先的时候,肯定没他的份。
今年,寿昌还计划从任务完成率、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建立考评机制,把走访情况与奖金、干部使用挂钩。
以前请吃“口水”
现在改喝茶水
走访并不轻松,干部们为啥还愿意去走?咱听听几位联村干部的心里话。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年轻干部告诉记者,说实话,要说开始没抵触情绪,那是骗人的。
一开始面对村民们提出的那么多问题,他也感觉到很难办,自己不管的领域,那些问题真回答不了。
可走了一段时间下来,收获的确有:“平时大家都有自己熟悉的线口,但走村入户之后,碰到的问题就是全领域了,管城建的干部解决了残联口干部的问题,这种事很多。很可能就是你所管辖的领域的问题,被别的干部解决了。”
妇联副主席郑蒴以前性格内向,碰到陌生人,话说不了几句脸就红:“走村入户之后,跟谁都能说上几句。更关键的是,学的东西也多了,以前不懂的领域,也都渐渐熟悉起来了。”
镇招商引资局局长郑红娟说,现在村民还是很淳朴的,你沉下心去办事了,即便有些问题一时解决不了,但你尽心尽力去办了,他们也认可的。
郑红娟笑着打了个比方:“以前,他们请我们吃口水,后来,给我们喝茶水,现在,改吃水果了。”这种改变,一方面是改善了干群关系,另一方面,在村里做工作都要容易很多。
村镇干部全员参与
接下来要建立走访网络
寿昌的做法,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成效初见。不过,镇里的主要领导说,目前的现状,与老百姓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所以,他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比如说,收集来的问题,以后要更好地解决。今年,镇里已经安排了第一批领衔办理的18件事,这些事,都是村里反映最为集中、迫切的问题,包括路灯安装、饮用水工程、排污清淤等等方面,这些事,镇里打算投入300万资金去解决。
另外,镇里还专门拨出资金,每个村(社区)安排1万元左右的资金,专门用于走访干部帮助有关困难群众实现“微心愿”——
在前期的登记中,已经梳理出来许多:老人想要的一床新被子,孩子想要的一套新衣服、一盒水彩颜料……
不光是镇干部要继续走,村干部也要走得更勤。镇里的做法是,今年,借鉴网格化管理的经验,建立镇干部、驻镇站所以及村(社区)干部全员参与的走访网络。
- 领导干部带头示范是关键
-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群众路线激活云和非公党建正能量
- 民意为先得民心 临海市交警大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 专心学 诚心听 用心改
- 衢州援疆医生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知识竞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