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邵逸夫医院成为中国大陆首家通过国际医院(JCI)评审的公立医院
邵逸夫医院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省内最先进的、面积达300平方米的杂交手术室
邵逸夫医院新全景
提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很多人都觉得它很“洋”:由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协助建院、管理;医院有外籍大夫坐诊;设有外宾特需门诊(VVIP);护士身着小花格衣服;医疗模式与众不同;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的管理模式饱受赞誉……
20年来,邵逸夫医院从一家建院初期年门诊量只有3万人次、出院人次不足2000的小医院,迅速成长为年门诊量超过170万人次、出院7.5万人次的在国内具有示范水平的现代化医院,全国各地学习者纷至沓来。
“邵逸夫医院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历任院长的大胆创新和探索,离不开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正是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这些年来医院注重对传统管理模式的改革,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对医院实施科学管理,探索出与国际接轨的‘邵医模式’,使医院获得了超常规的持续高速发展。”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说。而在蔡秀军接任院长后,邵逸夫医院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全院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整合多学科技术力量,发挥多学科的交叉优势,多个学科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20年的不懈追求与发展,邵逸夫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在致力于为百姓提供国际水准医疗服务的同时,邵逸夫医院学科水平逐步提升,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普通外科学和临床病理学、护理学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科医学技术指导中心、甲状腺病临床诊治技术指导中心通过浙江省卫生厅审批挂牌;腔镜技术创新团队和常见实体肿瘤综合诊治科技创新团队成为省重点创新团队;拥有了省腔镜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省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二十年,西方先进医院管理模式在这里生根发芽,并不断发展推广,“给您真诚、信心和爱”与“患者需求至上”互为印证,在这里相得益彰。
【中西融合】
——用国际视野和现代管理塑造“邵医”模式
邵逸夫医院是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资,浙江省人民政府配套、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中心参与管理的一所综合性的公立医院。对邵逸夫医院的全体员工来说,“邵逸夫”这3个字不仅意味着医院的最初起源,更意味着“邵医模式”的精神传承。
建院20年来,参照美国的医院管理模式,结合中国国情,邵逸夫医院成功地探索出了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医院经营管理机制,也就是今天被业界广为传颂的“邵医模式”。如果说,要给“邵医模式”列几个关键词,那首先就是“中西融合”。正如蔡秀军院长介绍,“一出生,邵逸夫医院就带着现代化管理和医疗的基因:法人治理机构,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专家和管理团队全面加盟,外籍专家出任院长和各部门主任……”这样的基因决定了医院独特的气质和发展路径:在管理体制上它实行董事会和院务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人事管理上实施全员聘用合同制和岗位等级工资制,在医疗模式上采取Attending负责制(主诊医生负责制)和医疗委员会制;在服务模式上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很多到过邵逸夫医院的人,都对他们八角形的门诊大楼印象深刻。其实除了新颖的设计之外,这幢楼还有一个独特之处,那就是没有设置门诊输液室。据院办人员介绍:“‘门诊不输液’是医院在建院初就引进的美国先进管理模式之一。”事实上,今天很多医院提倡的“以病人为中心”理念,邵逸夫医院在20年前就开始践行,这也是“邵医模式”最具温情的一个关键词。“门诊不输液”、“病房不加床”、“一人一诊室”、“无痛医院”等均为国内首创,这些先进模式在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同时,也给国内同行带来了深刻的震撼。
“文化不是一夜之间建立,模式的转变也非一夜之间发生。”医院成立之初的很多医生都来自其他医院,要对接国际化的管理模式,首先要从自身的思维变革开始。而让人欣喜的是,20年过去了,美国专家换了一茬又一茬,各科室主任换成了中国医生,但这套管理机制始终没变,且一直保持和国际接轨,并不断完善。2003年邵逸夫医院在国内率先提出申请JCI国际标准认证;2006年,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国际医院评审的公立医院;2009~2013年,又连续二次通过JCI认证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标志着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了国际同行认可。
【惠济百姓】
——用精湛技艺和优质服务打造品质医疗
门诊量7542人次,手术量158台,新入院人数232人,等待入院患者800余人——这是邵逸夫医院普通的一天。但在这背后,医院却保持了两项让人为之惊叹的数据,平均住院日7.5天,药品比例35.19%,均为国内最低。
这些远低于国家卫计委百佳医院标准的数据背后彰显的是优质、高效的医院运作模式。“缩短平均住院日是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了病床周转次数,既节省国家卫生资源,又减少病人在院期间感染几率,还为社会减轻负担。”蔡秀军院长说,在20年的不懈追求与持续发展中,邵逸夫医院品牌知名度和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医院的临床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业务量增长每年保持在15%以上。但社会效益始终是他们矢志不渝追求的价值归宿。
“医院的业务收入不应该靠药品收入来支撑,而是应该通过医疗技术价值来反映,通过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来增加。”这是邵逸夫医院管理层达成的共识。药品比例降低至35.19%,就是他们一直以来和“以药补医”的生存模式说“不”的成果。
“每个病人都是不可复制的。”如今,“患者至上”的理念已渗透到邵逸夫医院的每个角落:比如在病房门口放置洗手液,医生每检查一个病人都要洗手消毒;比如,定期给楼道地板打蜡,始终保持院内环境的清洁度和舒适感;再比如,把温馨、美观的花朵印在护士服上,将人文关怀融化在细节里,让病人看得亲切而愉快……
由国内肝胆微创界领军人物蔡秀军领衔的微创医学中心,其微创治疗与腔镜技术的多项技术和手术方式为国内首创,占医院总手术量的50%~60%,病人遍布全国乃至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等,不仅造福了病人,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并确立了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到我们医院做微创手术的病人已经预约到了几个月以后。”工作人员介绍到。可见这项技术在患者中的受欢迎程度。
除此之外,医院眼科中心的角膜病诊治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经桡动脉冠脉成形术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病例数和技术水平、小切口心脏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成功率均处于全国先进地位;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MDT)是邵逸夫医院临床诊治的一大特色。医院从建院开始就开始了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利用团队医疗的特色与优势,2010年成为“浙江省常见实体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科技创新团队”所在单位。“这源于全新的价值观,现代医学发展将由单个主治医生满足病人的所有需求向‘团队医疗’模式发展。”
【拥抱改革】
——用开放思维和公益理想拓展卫生事业
事实上,自建院起,“独特的邵医模式”一直是省内外同行学习与借鉴的典范。2004年至今,医院共吸引1381批次,20563人次来院学习邵医模式。而下沙院区就是这种模式成功移植的典范。借鉴集团化管理模式,把邵逸夫医院先进的管理理念、强大的人才队伍、尖端的医疗技术、极具影响力的品牌文化全面注入下沙院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今,这个模式正在更广范围、更深层面上得到传承。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卫生工作提出的“双下沉、两提升”要求,2013年7月,邵逸夫医院分别与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江山市人民医院、义乌市中心医院签约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2013年11月,又与开化县中医院建立协作医院关系,也标志着医院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这项工作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使得当地老百姓真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4月30日,在医院建院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启动仪式上,医院将和新疆石河子大学附属医院合作,跨省建立省外首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新疆石河子技术指导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新疆石河子分院”,全面实现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医疗护理、科研、全科医师培训等的管理输出,届时邵医模式将真正走向省外。
20年一个征程,在开放中分享,同时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发扬原有优势的基础上,未来加强医院学科建设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认识和建设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群,是邵逸夫医院下一步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未来的竞争,是核心技术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
在邵逸夫医院成长的20年,医院致力于为年轻人提供一个国际化的培养平台,让他们接受国际同质的培训,与世界接轨,让他们有更多的职业成就感。20年来,在与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中心长期合作的同时,医院还与美国John Hopkins医院、美国梅奥诊所、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学院、澳大利亚Alfred医院、瑞士Zurich大学等国外多个一流医疗机构建立了交流和合作关系,让员工们接受到与国际同质的培训,将自己的职业发展与世界医院的水平和要求相接轨。送一些年轻人到国外去锻造,未来他们这群人将真正成为医院学科建设的带头人和引领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下一个20年医院将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和崭新的面貌为人们展现新时代的医疗。
【链接】
★首家通过国际医院评审(JCI)
★首家实行委员会制度
★首家推行Attending负责制(主诊医生负责制)
★首家“门诊不输液”
★首家“全院不加床”
★首家设立入院准备中心,全院床位统一调配
★最早实行门诊、辅助检查中心化预约
★率先推行“一人一诊室”
★率先提出“无痛医院”理念
★率先建立中心化静脉输液配置系统
- 邵逸夫医院二十年打造“邵医模式” 14000个义诊号等你来预约
- 国际嗓音日 邵逸夫医院耳鼻喉科专家告诉你真相
- 邵逸夫医院坚守20年门诊不输液 叫停门诊输液你赞成吗?
- 献给青春的礼物——记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医生张培
- 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开业义诊三天 可预约2000个医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