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广场纳凉
森赫电梯产业园全景
便民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齐备
南浔人民医院(在建)规划图
浙江日报讯 南浔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南宋以来,一代名镇理水而兴,有美誉称其“耕桑之富,甲于浙右”。进入现代,南浔与时俱进、雄心未减,历史有多悠久,迸发的力量就有多强大。存在于古老书卷和人们记忆里的江南雄镇,正以崭新的姿态刷新着人们的想象。一个传统与现代、古朴与前沿和谐相融的新南浔,正在全方位华丽转身。
南浔智造
——转方式调结构,
建设工业强区
作为民族工业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南浔区的工业基础与创业创新精神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深入,南浔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工业结构的进程也蹄疾步稳、渐入纵深,培育和吸引了一大批创新企业,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并在一些领域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利用“电商换市”、“机器换人”、“腾笼换鸟”、“空间换地”等契机,南浔区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增强企业自主开发和品牌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以“企业亩产效益”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传统产业注入高科技元素,在加快确立“南浔制造”新优势的同时,推动经济向“南浔智造”驱动型发展。
南浔区以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和积极落实科技项目为抓手,以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为支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区48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达31项,总投资达8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8个。
依靠创新驱动,南浔区努力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在大力发展智能电梯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传统木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着力形成以智能电梯、临港物流、金属新材、机电制造、现代木业、特种纤维六大特色产业园为载体,努力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的平台成为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支撑点。南浔重点抓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使企业逐步成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南浔区已拥有2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3家省级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已成功创建1个特种电磁线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电梯、特种不锈钢管、特种小功率电机和木地板等4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木地板产业集群被列入省级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名单;电梯、电磁线产业分别被列入省级第一批、第二批产业示范基地,电梯产业被省发改委确定为南浔智能电梯及高端零部件产业示范基地。
同时,大批装备企业依靠自主创新,正逐步成为各自产业领域的领头羊和先行者。南浔本土电梯企业正是这其中的佼佼者,经过10年的跨越式发展,通过技术合作、合资、收购、并购国外企业等方式,已经成长为国内电梯市场最为耀眼的产业集群之一。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依托芬兰通力集团全球的各大研发中心,使企业的技术与产品处于业界前列,如其将电梯运行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以回馈电网;在特种电梯研发领域,森赫电梯为中煤能源集团矿井量身定做123.84米的超长跨度自动人行道,入选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恒达富士电梯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HD双向动态太阳能光伏电梯,一旦投入使用,每台电梯可节省用电约2万度/年。
越来越多的南浔企业配备了强大的智慧内核。清宇管业与浙江大学、中科院等高校合作,经过一年半的研发,攻克技术难关,生产出植物纤维增强水泥管道,是传统水泥管材的替代产品,柔韧性和强度比普通水泥管高40%,使用寿命超过100年以上,节能环保,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
筑梦江南
——注重环境保护,
建设生态美区
南浔区一直注重统筹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首要民生工程,以“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工作为重要切入点,打造江南水乡升级版。
以“三改一拆”为契机,南浔区落实了一大批惠及民生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开展中心城区拆违行动,在南浔镇堰四村拆违近1万平方米,新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标准的南浔人民医院,以更好地提升全区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城乡居民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要求;下塘西街等处旧城改造如火如荼,计划通过整体改造建设垂虹公园等基础设施,为市民休憩、健身提供优美实用的休闲广场。
“行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水岸优美的江南风光,是南浔最旖旎动人的明信片,曾让古今中外的游人神往不已。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生猪养殖、龟鳖养殖、印染纺织等行业对水体造成的污染一度非常严重。为了换回梦里水乡,再现著名作家徐迟笔下“水晶晶”的南浔,南浔区正以“五水共治”为契机,重拳出击整治水体污染行业,竭尽全力交上一份令百姓满意的答卷。
走进南浔镇兴隆村,升罗桥港从脚下的景观木桥蜿蜒穿过,两岸的绿化带郁郁葱葱,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水中颇有创意地种植着“景观带”,其实是可以吸附水体富营养的水生植物,让水面更加多姿。站在河岸边,74岁的钱松泉老人说:“这样的水,原来只存在于几十年前的记忆里。一年多以前,这还是一条令人头疼的‘臭黑河’,经过大力整治,恢复了清澈,村民都特别高兴。”
在南浔,美丽的风景不仅在人们眼中,也存在于人们心里。融洽互信的干群关系是南浔最美的风景线,也是一个地区实现和谐发展的根基。
今年以来,南浔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部署,千名干部、万名党员用脚步丈量水情,深入256个村(社区),走访14余万户农户,一线推动“五水共治”工作。对全区2248条河流总计2118公里河道配备区、镇、村三级“河长”,截至4月底,全区已整治黑臭河、垃圾河312条212.8公里。区、镇17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利用“周六驻点服务日”,对河岸居民和沿河养殖户上门走访。党员干部一线解民忧,也得到了百姓的支持,目前已收集到“治水金点子”102个。干群连心治水护水,努力再现一个“水晶晶”的南浔。
宜居、宜业、宜游,既保留碧波荡漾、舟行鱼跃的诗意水乡,又引资引智、发展新兴特色产业,为发展注入前沿科技的内核。游走在古典与现代之间,一个升级版的魅力新水乡正初露峥嵘。
古镇新生
——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旅游名区
围绕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的目标,以古镇旅游提升发展和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为核心,南浔古镇管委会加强与康辉旅行社、中规院、中国美院等单位的合作,推进旅游策划与城市规划,使南浔古镇旅游发展方向和城市设计逐步明晰,基本确定了“东方文博小镇·悠然生活庭院”的旅游发展定位和“宜居新水乡·文创集聚区”的城市复兴方向。
为推进南浔古镇旅游跨越式发展,打造“长三角度假旅游目的地、国际休闲旅居区”,南浔区以古镇旅游提升与城市改造复兴为抓手,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重要突破口,建立健全领导机制、管理机制、融资筹资机制,建立合力推动古镇发展的支撑体系。
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南浔古镇管委会成立以来,设立公用事业管理处、景区派出所等职能部门加强社会管理,同时切实完善古镇旅游公司景区管理、运营等工作职能,古镇“社区景区合一”的管理模式逐步成熟,古镇区的保护、利用、规划、建设等工作实现了较为有效的统一管理,初步实现了行政区域与旅游景区的有机结合。
硬件设施逐步完善。按照旅游发展的区块功能布局,结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先后完成了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星级旅游厕所新(改)建、景区标志系统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刘氏家庙、梅宅(梅恒裕丝厂)、庞宅、小莲庄、张石铭旧居等一批古建修缮工程,同时稳步推进古镇景区综合管线项目改建工程,景区硬件设施配套逐步完善。
融资招商逐步强化。整合各类资源,创新融资渠道,累计筹措各类资金近4亿元,为南浔古镇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招商工作扎实推进,古钢琴博物馆、花间堂人文客栈、 “民国风情湾”、“西街1899”、“廊桥水岸”等项目逐步落地,旅游业态日渐丰富。
旅游人气逐步提升。凭借旅行社营销、品牌宣传、电子商务营销“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营销策略,不断加大古镇品牌宣传力度,通过在沪杭宁三地电视、广播、报纸及社区灯箱、路牌等户外媒体投放各类广告,有效提升了古镇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旅游人气逐步提升,散团结构日趋优化。
同时,为进一步拓展南浔古镇发展空间,实现跨越式发展,切实拓宽思路,创造性地提出筹建南浔古镇省级旅游度假区的设想。以南浔古镇景区为核心,整合周边36平方公里内的旅游资源,打造集休闲、养生、度假、会展、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使古镇景区与古镇度假区呈现“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良好效应,提升古镇旅游管理水平,全力推进古镇旅游加快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