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最新突发  正文
缺失家庭关爱成犯罪诱因 浙江“未成年犯”蜕变记
2014年05月30日 18:08:19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施宇翔 倪雁强 通讯员 盛哲
【摘要】 六一前夕,浙江在线记者走进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走近这些曾经犯错的孩子,他们的失足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编者按:有一只断翅的美洲王蝶,在勃兰特等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成功复原了翅膀,追上了王蝶大军,最后这只王蝶承载着大家的爱顺利抵达墨西哥。

  曾经迷途的未成年人服刑人员就像这只断翅的王蝶,他们渴望帮助,他们期盼重新飞翔。

  六一前夕,浙江在线记者走进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走近这些曾经犯错的孩子,他们的失足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浙江在线杭州5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施宇翔倪雁强通讯员盛哲) “沙沙沙……”,随着一双轻盈的手臂在空中划过,细腻的沙粒应声而落,形成了一副精美的蝴蝶图案;几分钟后,“蝴蝶”又变成了一组栩栩如生的人物图谱,这就是时下流行的沙画。

  完成这幅沙画的并不是什么艺术大师,而是一个在高墙内服刑的大男孩。在“围墙内”改造期间,他迷上了沙画,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是我省唯一关押年满14周岁男性未成年犯的场所。他们中,有些人一时冲动,铸成错误;有些因交友不慎,误入歧途。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犯错的孩子,背后都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关。

  “也许,当初父母再多关心我一些,多和我说说话,我现在并不会在这里。”一名未成年人对记者说。

  未管所俨然一个“小社会”

  “学员”上国学课唱流行歌

  经过四道铁门和一次安检,记者进入了省未管所的监管区。

  在这里,没有“犯人”、“狱警”这样的称呼,取而代之的是更温馨的“学员”、“警官”。

  操场、教室、食堂、心理辅导区……管制区内俨然一个小社会,井井有条。

  在常人的印象中,犯人被关押在监狱内,铁窗似乎是牢笼的代名词。

  然而,这里的监狱更像是一个学校寝室,12人一间,床上叠放着整齐的被子,桌上摆着洗漱用品,晚上休息时,“寝室”大门会被关闭。

  上午10点左右,学员们在教室里上课,省未管所教育改造科科长王磊介绍,这里的学习设有多门学科,除了传统的语数外,还有国学、科学、英语、书法等科目。

  在国学课堂上,记者发现他们正在学习《增广贤文》,一名学员还在课本上认真地做笔记。

  穿过教学楼,一阵悠扬的歌声习习传来,歌曲放的是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走近发现,一名学员正在“苦练”歌曲。

  王磊介绍,第二天有一场帮教活动,这名学员届时要表演,所以在练歌。

  “在家属开放日,我们也会安排学员唱歌给自己的家长听,如果有学员心情不好,也会到这里唱歌来排解心中的郁闷。”王磊介绍,他们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让学员适应这里的生活,这也能让他们沉下心来好好改造自己。

  男孩失足犯错进“高墙”管教

  背后都有一个不幸的家庭

  未管所的警官们花了很多心血,让这个特殊的监狱看起来并不那么冷漠。

  然而,在这里接受管教,还是要被限制人身自由,对于学员来说,当初所犯下的错误,不那么容易遗忘。

  程前(化名),刚来到这里时,才刚满15周岁。

  因为抢劫罪,他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程前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儿时父母离婚,他跟随父亲生活。

  然而,父亲对他疏于管教,虽然物质上对他百依百顺,但平时交流不多,一旦程前犯了什么错误,等着他的只有父亲的“棍棒”。

  久而久之,程前有了抗拒心理,14岁那年,他跟着一帮“兄弟”混迹社会。

  这些“兄弟”并不友善,终于有一天一起去抢劫,在那几个人当中,程前是最小的一个。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程前变得麻木,直到他被捕时,已经参与了20次抢劫……

  面对记者的提问,程前说,如果当初父亲能多关心自己,或者和自己好好说话,也许就不会有他的叛逆,也就不会造成如今的局面。

  另一位男孩小文(化名),两年前有一晚喝了很多酒,迷糊中他接到了朋友的电话,朋友说自己被一个开车的人撞伤,对方不肯赔钱。

  小文兴冲冲地赶了过去,双方发生了纠纷,很快动了手。

  在那次事件中,小文和几名朋友失手将人打死,被判了刑,由于当时未满18岁,小文被送到了省未管所服刑。

  小文说,他也有一个不幸的家庭,父母矛盾不断,两地分居,父亲去了外地做生意,一年才回家一次,母亲只管自己打麻将,根本不管自己。

  他只能去“投靠”社会上的“朋友”,最终招致大错。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这里多数学员的家庭多多少少都遭遇过一些变故,缺乏家庭温暖,从那以后,孩子们的心理也起了微妙变化。

  心理咨询师:父母教育孩子切忌“拔苗”和“弃苗”

  “这里的学员中,确实有很多家庭遇到了一些变故。”省未管所教育改造科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心理咨询师蒋小霞告诉记者。

  蒋小霞认为,家庭遇到变故,比如父母离婚,本身对孩子就造成了一种伤害。很多父母在离婚后,忙于事业,疏于对孩子管教,容易让孩子们走入歧途。

  “有一些父母,表面上对孩子很关心,给吃给穿,但在精神上缺少和孩子的交流,对孩子来说,这种爱依然不够。”

  蒋小霞称,除了给予物质上的照顾,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要让他们对社会存在一种敬畏心理。”

  另外,部分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严,造成了其对家长存在对抗心理,对于这些家长,蒋小霞认为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要有一种客观的期待值。

  “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成为被鼓掌的那个人,也要让他们成为为他人鼓掌的那个人。”

  蒋小霞说,父母的教育中,“拔苗”和“弃苗”都是错误的做法。

  不过,蒋小霞并不认为,所有的责任就都在父母身上,“孩子本身也有原因,他们缺少对自我要求,没有对自己负起责任。”

  所以,在省未管所的帮教过程中,注重责任意识的树立,“让他们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如今他成了一名“沙画男孩”

  “未成年犯”正在蜕变

  在各位警官的耐心帮教下,学员程前不但获得了计算机操作员等3本劳动部门颁发的技术等级证书,还喜欢上了沙画,简单的几次抛沙,构图,一副栩栩如生的作品就展现在大家面前。

  程前说,通过学沙画,让自己的心真正静了下来,反思了以前犯下的错误,对以后重新走上社会有很大帮助。

  由于在狱中表现出色,程前有减刑的机会,也许用不了多久,他就可以走出高墙,重新步入社会。

  “出去后,我会继续学沙画,也许会当成一种职业。”程前说,听警官讲,目前社会上会画沙画还是挺“吃香”的。

  和程前一样,省未管所的其他学员们也在积极反思,改造自我,为自己实现真正的蜕变而努力。

  据了解,近年来,浙江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着力发挥法制宣传、法律援助、教育改造、安置帮教等职能作用,积极加强与其他部门、社会各方的联动,构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社会一条龙”服务机制,取得了较好效果。

责任编辑: 赵洁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家庭关爱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