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浙江日报记者 陆遥 市委报道组 刘小红 ) 在东阳的西南部,一条江水从这里划过。午后的暖阳照亮水面,水流淙淙,流淌在山野翠绿之间,河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不时有鱼儿跃起,宁静而蕴含生机。这就是东阳南江,东阳市境内第二大河流。东阳画水镇就坐落在南江两岸。
2005年4月10日,画水镇周边村民抵制这里的一个化工园区建设,阻挠化工企业生产,并与前来做工作的市镇干部发生冲突,引起人们关注。
时隔9年,记者再次来到画水镇,发现原来的化工园区已变身为工艺休闲产业园,700多亩土地布满了新企业;周边村民原来家家户户从事的废塑产业也已遁形,房前屋后甚至田野里搭建的废塑加工棚多数退耕或改为绿地;溪流里汩汩地流淌着清水,有村民对我们说:30多年没见过这样清澈的水了。
确实,画水镇一幅新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痛定思痛,还百姓一片蓝色天空
东阳南江流域沿线各乡镇多为经济较发达的工业强镇。沿江企业在给人们带来财富的同时,大量污染物排入江河,南江一度成为东阳的一条“烂肚肠”。画水镇竹溪工业园就坐落在南江江岸,当年村民就是为抵制这里的一些企业污染而引发冲突。
“当年,南江的水是黑的,空气里弥漫着臭味,地里的庄稼种下去过几天就会糜烂死去。”当地村民回忆说,他们也知道要发展、要致富,但那样的富裕代价太大了,所以要把那些污染企业赶跑。
“自那以后,竹溪工业园整整停顿了5年多,直到2010年底才重新启动招商。”画水镇党委书记陈其宪说,他们用5年的反思,痛定思痛,才逐渐明白要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重新招商后,镇里定下两条铁的规定:第一是选择项目先决条件是环保无污染;第二是每个入园项目的选择都让村民代表参与,最终由他们取舍。
现在,竹溪工业园区入园的21家企业中,有16家已经开工投产,有5家还在建设中,绝大多数是工艺品厂,吸纳劳动力多,污染排放少。园区企业与附近村民和谐相处,不少村民就在园区企业上班,还有的村民依托园区开店办餐饮,兴办各种服务业,小镇既繁荣又有序。
我们走进临江的富士碳素制品有限公司,一个生态垂钓池首先映入眼帘,一群肥硕的红鲤鱼在水中欢腾。这是一家生产钓竿和垂钓用品的企业,是园区重启后最早入驻的企业之一,去年建成投产,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
“我就是画溪人,这里的一草一木、儿时的记忆,至今还是历历在目。”企业主陆剑锋说,他早年在义乌和非洲做生意,园区重启后,镇领导希望他回家乡创业,他曾经犹豫过,因为在自己家乡办厂,如果留下一点点污染,就对不起父老乡亲,对不起列祖列宗。他思考再三,最后花巨资收购了一个日本品牌,专门生产高档钓具设备,“我们的碳素材料全部进口,后道加工不产生废水废气,所以我才敢回来。”
“现在这么多企业在这里生产了,你们感觉怎么样?”“现在这些企业都是没污染的,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实惠。”园区办公室里,画溪五村的老党员王瑞生说得很实在。他说,这里的每家企业都是村民代表考察过的。
“刚刚听说,园区正在规划上一个污水处理厂,所有企业排出来的水全部进污水厂处理。”村民王文元接茬说,“现在经济收益有了,环境没有损害,老百姓自然高兴。”
自我断腕,留后人一方洁净家园
“南来秀水朝如画,北峙英山俨若狮”。传说,东阳南部原来易发洪灾,大禹率众在禹王峰西侧顺着地势,开凿一条从南往北折向西的河道,洪水顺着河道奔腾而下流向婺江,从此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田园“秀水如画”,因而取名“画水”。
然而,这样的美好图景曾经被画水人自己破坏了,罪魁祸首是废塑产业。
改革开放之初,有人把废塑料从外地收进来,分拣清洗后卖给废塑加工厂。受利益驱使,加上进入门槛低,许多农户跟着搞,很快这里就形成了浙江中部最大的废塑产业。“废塑业主要是分拣和清洗,不要的废料要不焚烧,要不随手丢进河里,房前屋后就是堆场,那时家家都像废品站。”杨梅院村党支部书记王法奎说,他自己就曾经是废塑加工户,搞了有30年。
据统计,最多时画水镇有32个行政村、85个自然村从事废塑产业,废塑企业有1394家,年交易额超过25亿元。但是,巨额财富换来的是环境的极度破坏。东阳市曾请省环科院专家检测了部分废塑经营重点村的土壤、空气、水质,结果是:废塑焚烧点附近二恶英最高超标达3.26倍,镇域里的6条溪流全部遭受严重污染。
触目惊心的数据让百姓觉醒了。“躺在垃圾堆里数钱,这日子有什么好过的?把好好的家园毁了,怎么向子孙后代交代?”于是他们决心自我断腕,搬掉这个“支柱产业”。
2012年7月19日,对菱角村村支书陆国兴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这天是废塑专项整治第一天,他同工作组人员一起,对村里废塑经营户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结果劝说工作非常顺利,大多数村民理解配合,仅仅一个月,全村39户废塑经营户全部关停,违建加工棚全部拆除,全市第一个完成了废塑整治。“因提早完成整治工作,我们村还获得20万元奖金。”陆国兴回忆说。
废塑业全部关停后,菱角村开始环境大整治,堆积二三十年的垃圾被细分、清理,进村的道路边种上了绿树花苗,废塑堆场改造成村民广场。现在,这个广场是村民晚上最喜欢聚集的地方。许多常年外出经商办厂的村民,看到村里的变化,有的竟然不愿再出去了,就在村里创业。
2012年7月开始的废塑整治行动,东阳市原计划6个月完成,而实际在两个月时间里,已经有95%以上的经营户签订关停承诺书,90%完成了整治。到当年年底,细心的人发现,改变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一些人主动拆除了原本为了堆垃圾而乱搭的棚屋;每个村都自发在村口设了检查岗,运废塑车再也进不去了;政府原本准备了一些资金用于补贴停产转型的经营户,最后竟一分钱没花,实现了财政“零补贴”、企业“零反弹”、群众“零上访”。
日前,我们在画水镇采访,特意走访了画水镇域里的芦塘溪、隔溪、洪塘溪等几条主要溪流,发现都流淌着清水,有村民感慨地对我们说:“我们有30年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河水了,废塑厂关得真好呀!”
废塑产业关了,但画水农民并不是从此没了致富途径。在东阳市有关政策的扶持下,如今红木家具产业又在这片土地上兴起,目前画水镇已有200多家废塑企业转型为红木家具厂,王法奎就从过去的“垃圾王”摇身变成红木企业的老板。他指着村里的一片空地说:“违建的房子、棚子、架子全部拆掉,农民房前屋后、犄角旮旯堆着的废塑料都清理出去,这里要修村民广场和花坛,好日子正在赶上来。”
重整山河,给未来一个美丽承诺
30多年的废塑产业已经彻底退出了画水镇,但留下的后遗症却非一时都能消除。随着河道清淤,几十年来沉积在河底的废弃物、垃圾不断显露出来,给水环境整治带来巨大压力。近年来,画水镇积极投入治水工作,还河道一片洁净,让家园恢复美丽。
日前的一个周三,芦塘溪边人声鼎沸。30多名镇村干部手拿铁锹和垃圾袋,在这里一起清理河道,清运垃圾。清淤过后的芦塘溪已焕然一新,水复清,岸复绿,显出了清秀的轮廓。芦塘村村支书金光年平时在义乌做生意,每到周三这天,他都要专程从义乌赶回来参与清理河道。“我希望村里人能把清理河道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当成文化和文明,确保不再污染。”
去年,东阳市成立了由党员干部、环保志愿者、义工、群团组织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护河队”,开展“万人护河”行动,每周三对市域内主要河流开展大清扫、大排查、大绿化。芦塘溪画溪工作片片长俞叶红说,每周三集中护河活动,力量足、声势大、效果好,不仅解决垃圾河的问题,还将附近村民带动起来,通过一起护河改变他们乱扔垃圾的陋习。
为确保河道整治长效推进,画水镇正在学习其他乡镇街道,把河道溪段保洁承包给专人,走市场化道路,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南江画水段的清理。同时,落实“河段长”制度,由乡镇对河道保洁实行动态监管,每周有巡查,每月有考核。保洁人员每月按考核结果领取考核奖金。每个季度,由画水镇五水共治办公室对月考核结果做汇总,对考核结果不理想的河段长,镇领导要当面约谈。
来到在南江朱店坑1000米的河段边,一片蓝色的“镇级河长公示牌”赫然竖立,上面写有市、镇、村三级河长的名字,明确河长职责、整治目标,还附有监督电话。探头望,只见小溪清澈见底,鱼虾成群,生机盎然。一旁方朱自然村的村民朱仁龙骑车经过,高兴地说:“这几年政府下大力气改善环境后,溪水又清起来了。”
如今再看画水,南江水在岁月的等待里,渐渐地恢复了原有的清澈。记者从东阳市环保局获悉,自去年起,南江省控和市控断面水质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均提升了一个档次。今年以来,南江东阳与义乌交界断面方塘水质基本保持在Ⅲ类,水质明显好转。
“要把整治水环境上升到人的自觉。”陈其宪表态说,到今年底,健全“户集、村收、镇中转、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出台垃圾分类处理、村规民约约束等8项措施,全面解决随意向河道中丢弃垃圾、废弃物的问题,河面环境明显改善,一个“一江六溪”水清、岸绿、景美的新画水,指日可待。
- 发展应用型智慧经济或推动浙江产业转型升级
- 重组我,假使你兴奋 衢州后坞村产业转型走得艰难
- 以治水为突破口推动产业转型 绍兴立志建设现代水城
- 杭州拱墅区以拆促改推进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
- 创建技术中心、与浙大合作 绍兴酒里的产业转型乾坤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