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 浙江日报记者 毛传来 市委报道组 鄢鸣 ) “村民随意乱丢乱倒垃圾、河道漂浮各种‘身份不明’的东西……水脏了,每个人都有责任;‘五水共治’,从小事做起。”近日,龙泉市上垟镇五都楼村“治水课堂”开讲,一部事先暗访拍摄、反映全镇20个村河道存在的脏乱差现象的专题片,成为了“第一课”的反面教材。
“平常觉得自己村环境还可以,可看了片子,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问题到底在哪里?”“课堂”上,大家激烈地讨论开来。几个在专题片里被拍到随手乱倒乱扔垃圾的村民还当场红了脸,“一些坏习惯不知不觉已经好多年了,以后真要改改,环境好了自己住着也舒服。”
让每一个村民都明明目、醒醒神,彻底改掉旧观念、坏习惯。为了治水,龙泉市在组织万名农村党员干部集中大轮训的同时,还依托派驻各村的“治水工作指导员”,在村会议室、农户家中、河道边现场开设“治水课堂”,掀起一场治水“头脑风暴”。
“要治水,先治脑。”龙泉市委书记蔡晓春说,水环境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五水共治”是一项全民任务,只要人的理念提升了,治水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农村,村民的坏习惯如果改过来了,污水治理就顺利多了。
为了完成这个全民任务,与以往的培训不同,暗访视频和照片成为“治水课堂”的主要课件,每个村民既是学生也是老师。在屏南镇、城北乡的一些行政村,村干部还聘请本土农民摄影家当起“治水监督员”和“兼职讲师”。哪里环境搞不好,相机“咔嚓”一声响,第二天就成了村里“治水课堂”的反面教材。龙泉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家一起在‘课堂’上找问题、明责任、挖症结,‘课后’人人互相监督。”
随着“治水课堂”火热进行,村民的治水意识不断提升。小梅镇大梅口村今年要新建一个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涉及89岁老人王善庆100多平方米的自留地,还没等村干部上门做工作,老人就主动找到村干部,答应出让土地。10多位小梅籍在外创业人士,还特意回乡捐了3.6万元的治水款,并认领了部分河道2014年全年的清洁任务,当起了“名誉河长”。
据介绍,近期龙泉还将总结梳理一批农村治水的好做法、好经验,在各村“治水课堂”上推广,推动农村从“积极治水”走向“科学治水”、“高效治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