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兰英喜欢和年轻人聊天。(左起:大学生村官阮冬芳、干女儿黄春风、村支书杭兰英。) 黄国中 摄
浙江在线07月01日讯 (钱江晚报首席记者 李阳阳) 28年前,37岁的她当起了村支书,一干就是半辈子,而且还在坚持……她叫杭兰英,今年65岁,浙江上虞祝温村村支书。
她原本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可是,她最终选择了一个贫穷落后的海涂小村。
在过去的28年里,大到村庄建设,小到村民纠纷,缺钱时她带头捐款,缺人时她带头上工,一件一件,踏踏实实地做事。让那个原本交通闭塞、发展缓慢的海边小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详见本报昨日A2、3版报道)。
在祝温村呆的这一周,要用文字来描述杭兰英这28年所做的事情很难,因为事情太多甚至有些琐碎。但要概括起来也很容易,她把村里的每件事都当成了自己家的事,坚持、责任和担当是杭兰英的做事准则。
2014年6月9日这普通的一天,一起来看看杭兰英都做了什么。
早上6点半
办公室放下包,巡村
6月9日早上,记者特意在6点前,赶到祝温村村委会办公室“等待”。6点32分左右,杭兰英出现了,一身职业装打扮:碎花短袖、白色筒裤……一路小跑,手里还拿着一个饭团。打了一个招呼,进屋、放包,杭兰英转身就出来了。
沿着村道,杭兰英每天的惯例——“巡村”开始了。
清晨的乡村,农田里有人在播种晚稻、村道边有人在装修公厕、河渠旁有人在挖机作业……还有偶遇送孩子上学的村民,见到杭兰英,大家都会打个招呼,而遇到劳动的村民,杭兰英都会驻足聊一会,发现问题就现场商议想办法。
这不,70多岁的孙纪仙老人站在自家田里,看到杭兰英来了老远就打招呼,她要反映的是,河道水会倒灌到自家田里,所以她想把出水口给堵起来。杭兰英看了看,现场电话联系了施工队。“他们会帮你疏通一下的,不要急了。”听罢,孙纪仙笑了。
除了停留的时间,杭兰英的步伐都很快,但她不走回头路,甚至刻意多绕路,为了“找事”,也为了“看人”。经过83岁的村民叶阿桃家门口,杭兰英走了进去。“身体都好的喽?鞋子穿得好点,走路要当心的。”寒暄几句,老人笑开了花。
不仅年龄大的老人,还有困难户,在杭兰英办公桌左边的抽屉里,装着满满一抽屉的笔记本。里面清楚记录着每年的困难户情况、需要补助多少钱等等。其实当了20多年村支书,每家每户的情况早已深深印在她的脑海中。早上走村的时候,杭兰英总会尽可能多走几家。“记一下更清楚、更放心,不会遗漏需要帮助的人。”
上午8点
拿起一把扫帚,扫村
在村里绕了一圈,8点10分的样子,杭兰英回到了村委办公室门口。此时,村干部们已经都在忙着打扫卫生了,她上前拿起一把扫帚,和大家一起忙活起来。
在祝温村的一周,记者很难在村里找到明显的垃圾,甚至黑色的柏油路上都很少见到泥土。在这现象的背后,是村委会里一把扫帚最多用一周。“每天都要把村里清扫一遍,书记要求很严,哪怕一片树叶也要及时清理。”大学生村官阮冬芳说。
整个祝温村的面积有1.7平方公里,但村里只请了两名保洁员,除了各家各户负责门前的三包,其他公共区域光靠保洁员来负责肯定无法完成。所以,扫地成了杭兰英和其他村干部每天的必修课。
不仅要打扫卫生,还要直接参与植树、修路,在这一过程中,村干部甚至已经成为技术能手了,比如村委会主任王茂桃,现在就是村里的泥浆泵操作手,有工程需要的时候,他直接上了。
王茂桃清晰记得,他是2005年掌握这门技术的。“当时村里要对河道清淤,本想请外面的公司来做,他们报价要3万,杭书记觉得有点贵,后来一分析发现除了泥浆泵需要购置,其他的村干部就能做,而且买一台泥浆泵,以后还可以经常用。”
就这样,祝温村花了6千块买了一台泥浆泵,由王茂桃负责操作,其他村干部一道参与劳动,最后完成了河道。走在祝温村,路边的河道都是清澈的,而村民也已经养成了好习惯,不会乱扔垃圾到河里。
中午11点
一顿中饭,解决一个难题
杭兰英中午都不回家,中饭大都在村办公室隔壁的村幼儿园解决。
中午11点多,记者跟着她走进幼儿园,孩子们见到她异口同声地喊“奶奶好!”杭兰英笑得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线。
统一标准的伙食:炒南瓜、火腿肠、排骨汤。
见到有客人来,隔壁邻居祝小华的妻子送来了一盘水煮毛豆。
杭兰英特意把村民桑荣华也请来一起吃饭了,因为她有事情要和他商量。
祝温村家家户户自酿高粱酒,男人们大都有中午喝一口的习惯,桑荣华也带了一瓶,邀请杭兰英喝一口。“杭书记不能喝的,她刚吃过高血压药。”大学生村官阮冬芳连忙抢话。看桑荣华一时不吭声了,杭兰英连忙补充道,“没事,陪你喝一点。”
两杯小酒下肚,桑荣华的话匣子也打开了。杭兰英顺便就把心里的事情倒了出来:原来,村里面今年的宅基地名额只有两个,但已经有三户居民在申请,村委会这几天一直在为这个事情烦恼。
“有的家庭,子女成家了,原来的房子住不下了,所以就需要新盖房,而大家都很守秩序,不会乱搭乱建,等着上面分配的宅基地名额。”阮冬芳解释说。
反复思考后,杭兰英考虑到桑荣华姐姐家没有其他两家特殊,就想请桑荣华劝劝自己的姐姐,暂时放弃宅基地的申请。饭后,桑荣华答应了。这桩事情算是有一个进展了。村子不大,但类似小事不少,不过,杭兰英常说“村民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下午2点
一个外村人,寻求一个帮助
下午2点多,种粮大户金灿裕赶到了祝温村办公室,他要找杭兰英解决一个麻烦,他家的农田要灌水,但沟渠需要经过村民的瓜田,想请村里出面帮助协调。
其实,金灿裕并不是祝温村的,而是隔壁金中村的,之所以跑到祝温村反映情况,原因是他们村委会下午找不到人,而要经过的正好是祝温村的瓜田。“我们村干部下午都是要打电话联系的,他们都不在办公室。”金灿裕笑着说,刚才杭书记他们已经答应帮我联系瓜田的主人了。
在农村,村干部的收入很低,月入不过1千多块,所以村委会上午半天班,下午没人是很正常的情况。但是,在祝温村,村委会干部都是坐班的,按时上下班是基本的,加班的时候也有很多。
在首次召开的村支委会上,杭兰英对班子成员说:“组织的任命在纸上,群众的‘任命’在心上,我们一定要争取拿到群众的‘任命书’。”
下午4点多
一排秧苗,期待一份收获
下午4点,忙完了手头工作,杭兰英又惦记起了村里晚稻的播种。叫上大学生村官阮冬芳,就往稻田走去。祝温村的水稻种植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几名工人开着插秧机在水田里绕几圈,排列整齐的水稻苗就在田里扎根了。“机器插秧效率高,但是对秧苗的要求更高,所以功夫都用在前面育苗了。”杭兰英说,等到一棵棵秧苗栽下去,每天看它们长高就很开心。
开心的还有承包大户孙仁土,自从2002年初到祝温村承包土地,至今他已经包下了全村300多亩土地种粮食。“这些年,杭书记对我们这些外来种田的非常关照,有问题找她不管是种田的事,还是家里的事她都会尽力帮忙。在很多地方种过田,但能呆久的就是祝温村。”
祝温村属于海涂村,受到土地政策的限制,村里没有一家工厂企业,村里年轻人不愿意种田,大都外出打工(外出抱团做建筑业),土地荒芜加剧了村集体经济的落后,而这也是杭兰英试图改变的一个现状。
如今的祝温村,不仅建起了农业部万亩高产创建示范项目,还有15亩花卉项目、20亩猕猴桃基地、千头生态猪场……2013年,祝温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达到23万元。这个数字在浙江的农村集体经济中并不算高,但对于一个完全靠农业种植的村庄来说,已经是可观的收入。
- 兰香愿为百姓来 记绍兴上虞区祝温村党总支书记杭兰英(下)
- 65岁“倒贴书记”杭兰英治村28年带来乡村巨变
- 海涂村庄里的一株兰英花 记绍兴上虞区祝温村党总支书记杭兰英
- 百姓喜爱的好支书-记绍兴上虞区祝温村党总支书记杭兰英(上)
- 杭兰英:老搭档服务村民28载 倾力做好“贴心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